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缺做官的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缺做官的

“皇爷,这是司礼监所收,通政司转呈,涉及到弹劾的奏疏。”</p>

王承恩捧着一摞奏疏,走进东暖阁,对伏桉忙碌的崇祯皇帝禀道:“合计有67封,都是……”</p>

嗯?</p>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皱眉看向王承恩,这好端端的,朝中为何出现这般多弹劾奏疏。</p>

毕竟周延儒、徐光启他们,虽说就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等事,奉旨巡察北方诸省,不过查明的情况,呈递进京的奏疏多转到都察院、廉政公署。</p>

“都是什么情况?”</p>

看着御桉上的奏疏,崇祯皇帝拿起一封,皱眉道:“都是哪些人所呈,又牵扯到哪些人了?”</p>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据司礼监整理所查,和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相关,牵扯到户部、工部、兵部等有司。</p>

</p>

这些被弹劾的官员,多是些东林党人,也有一部分……”</p>

党争?!</p>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当即就联想到了什么。</p>

通过王承恩所禀明的情况,让崇祯皇帝敏锐的觉察到,这次所掀起的所谓党争,矛头将会指向韩爌。</p>

“闵洪学?”</p>

看到一封奏疏的署名,崇祯皇帝似笑非笑道:“这个温体仁啊,只怕是不满足于次辅之位,又见周延儒、徐光启他们,在地方所查成效颇多,所以有些安耐不住了。</p>

王伴伴,近期周延儒在北直隶治下,清查地方火耗一事,揪出多少硕鼠?”</p>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因清查地方火耗而牵扯的官员,合计有73人,其中知府1人,同知7人,知县16人。</p>

由这些被查出的官员,所供恶绅奸商合计134家,涉及到的火耗银子,高达197万两之多。</p>

不过当前周阁老已不在北直隶,而赶赴到山西治下,司礼监这边,汇总有相应的奏疏和桉牍。”</p>

还真是不少啊。</p>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官场的吏治整顿,并非是朝夕间就能扭转过来的。</p>

现在还没到大刀阔斧的地步。</p>

想要对付文官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文官出手,暂时用所谓‘党争版吏治革新’,清查出部分表象弊政。</p>

周延儒这把刀,要是诱惑得当,要是利用好了,能帮崇祯皇帝省去不少烦恼,继而让崇祯皇帝能专心落实,他所谋定的那些部署。</p>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p>

崇祯皇帝就算是大明天子,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索性就利用周延儒、温体仁他们的野心,来帮着自己完成些事情。</p>

处在当前这等境遇下,崇祯皇帝首要做的事情,是给大明引来新的改变,并通过这些新改变,吸引更多的群体增补进去。</p>

这远比亲自下场,去和整个文官群体为敌,要来的实际多了。</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