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黎打开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坐的地方,又反复调整了几次,确保摄像头可以把自己的动作拍的很清晰,开始录视频。
然后就坐下,拿出经过一夜已经干燥了的竹片,他打算做一个长方形的小篮子。
梁黎将竹片按照十字交叉在一起,按照一压一抬的规律一点点编制着,编制好的部分也在一点点扩大。
等到看着差不多了,梁黎就用竹针将编制好的部分固定在一个长方体的实木模具上,然后顺着四周倒扣着往下编。
起初还有些慢,到后来只见一根根竹条在他手上飞舞,几乎只见残影。
竹条来回交叉着,一点点在他手上变得顺滑服帖,卡着十字的纹路一点点呈现出来,再摸上去便只见光滑的表皮,锋利的一边慢慢隐藏在纹路当中。
不久,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雏形就出来了,接着梁黎就开始收边、修剪。
用极细的竹条穿进缝隙,在边缘一圈圈缠绕起来,直至竹条锋利的一端全部掩藏起来。
然后拿出两个更宽大竹片,重叠着,一个两侧插在竹篓的内侧,一个在外侧。
同样是用细竹条缠绕起来,然后收边。
整个过程,没用到一根绳子,只是凭借一双手和一把刀,一个精致的竹篮就做好了。
梁黎停下,将拍好的视频在手机上进行简单的剪辑,然后上传到各个视频软件上。
于是,在这一天,很多人都能在饭后休闲时刻刷到这样一个视频。
视频里主人公未露头,但一双粗糙的大手却说明了一切,是一双操劳的手,也是一双有魔力的手。
伴随着大自然的鸟鸣蛙跳,刷刷之间,一个竹篮子就做好了。
这种手工艺制作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视频虽然制作看得出来不够精炼。
但或许就是这种纯粹,大自然的音乐永远让人能够安静下来,沉浸其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这类手工制品越累越少,更多的只是隐藏在回忆里,不时被触碰出来才会勾起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想起以前爸爸也会编一些篮子,可是现在没有再编了。?”
“小时候最喜欢做这些,现在,却不会了?。”
“这种手艺我爷爷或者老一辈子的人都会,但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不接触这东西慢慢就没有人会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