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诩是以南雍使臣的身份到的契烈,如今该换门庭,为了和虞璟好说好散,陈诩亲自给虞璟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长留契烈是为了让契烈与南雍结成同盟,日后可以帮助南雍光复中原。
南雍正使带着陈诩的手书回到金陵,虞璟看过之后,对于陈诩的行为不再追究,没有为难陈诩在江南的族亲。
由于陈诩在契烈无亲无故,忽必赉让人在上京皇都府给陈诩在南城置办了一处宅子,让陈诩居住,而且安排了仆役和侍女。但此时忽必赉已经奉命领兵驻守南境,陈诩作为忽必赉幕府中的一员,也与忽必赉一同在南境,没有住到在上京的宅院之中。
郁久律忽必赉选择驻军之地原是契烈库莫部的驻地,是一处优良牧场,水草丰美之地,忽必赉驻军于此,因为此地便于军中平时牧马,同时距离幽云也近,一旦中原有异动,可以及时救援幽云地区。
对于郁久律忽必赉而言此地是绝佳的驻军地,但是对于陈诩而言,帐篷实在住不惯。于是,陈诩找到忽必赉,向他建议在此地筑城,以便囤积军需物资。也可以永久驻军,成为幽云地区有力的后盾,而且库莫部驻地是幽云通往皇都府的必经之路,有一座城池可以方便往来商旅,打通商路之后,契烈的税赋也会增加,幽云与契烈腹地联系紧密,也可以加强契烈对幽云的控制。
忽必赉对陈诩的建议表示赞同就向尧骨上疏,在得到尧骨的同意之后,就向赵正寿调集了幽云地区的工匠和民夫,由陈诩负责开始筑城。陈诩毕竟来自于江南,主持修城的时候,是按照金陵城和大郯都城大梁为模板修建的。
此次筑城,不像修建皇都府,是不断扩大规模,陈诩规划的是一次性修成一座东西长八里,南北宽七里的城池,还要在城内中部偏北的位置修建东西长四里米,南北宽三里的内城。如此规模的城池不是一朝一夕可建,花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少,因此也招致不少反对声音,但是郁久律忽必赉选择支持陈诩,郁久律尧骨选择支持忽必赉。
面对新城池建立之后,还没有没有常住居民的问题,忽必赉还准备建成之后,将自己头下军州的百姓迁到这座城中。所谓头下军州,是一种契烈特有的州县形式。契烈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俘获的人口,设置头下军州。原本被俘虏的人会成为这些人的奴隶,但是经过郁久律屈列和郁久律尧骨的努力,就出现了这种头下军州,让被俘虏的人口成为贵族与朝廷共同的属民,不再是贵族的私人奴隶。
这些头下军州的建立,是各贵族把这些俘掠得来的人口安置在后方建立的。经契烈朝廷准许,有些规模较大的建州,成为头下军州。规模次于军州的还有县和堡,共分三等。只有契烈勋贵的头下军州可以建筑城郭,其余的头下军州只是一些堡寨。
根会契烈朝廷的制度,管理头下军州的节度使由契烈朝廷任命,刺史以下官员由建立军州的勋贵自行任命,税收也是分成两部分,分别交给朝廷和建立军州的勋贵。这一次,陈诩建立的城池,忽必赉将属于自己父亲突欲的头下军州之中的工匠调来参与建城,打算建造完成之后,就迁移部分自己下属的头下军州的百姓到这座新城之中,郁久律尧骨也下令,将一部分原来韩闰治下的百姓也迁到修建好的新城。
陈诩除了忙着建城,郁久律忽必赉则是继续加紧练兵,同时与药罗葛社尔,赵正寿保持紧密的联系,提防大郯军队可能的攻击。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爆发战争,陈诩建议忽必赉利用契烈骑兵的机动性,对大郯边境进行袭扰,让大郯军队疲于奔命,以削弱大郯军队的士气,至于袭扰的时间选在中原每年春耕与秋收的时候,这样可以让中原顾不上农时,中原的财税就会因此困窘。
对于陈诩的建议,忽必赉犹豫之后表示认同,但中原军队实力还是很强,如果弄巧成拙,逼得石千贵孤注一掷,恐怕会适得其反。在忽必赉说出自己的疑虑之后,陈诩建议忽必赉派人与白钧联系,让白钧在明年开春打头阵,赵正寿配合,而忽必赉还有归忽必赉节制的药罗葛社尔暂时按兵不动,把石千贵的怒火引向太原。
忽必赉听到陈诩的建议之后,立即派人与代国天王白钧联系,同时下令药罗葛社尔和赵正寿,只要大郯军队攻打白钧的地盘,就从东西两个方向救援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