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完宣旨两个字后,众朝臣纷纷下跪,苏培盛走到殿前高声宣读圣旨:“册封年世兰为‘巾帼将军’,以大将军之职代替岳钟琪总领川陕一切事物,岳钟琪留在军营贬为参军副将,协助巾帼将军将功赎罪,巾帼将军十月初七奔赴前线与准葛尔决战,不得有误,钦此……
“皇额娘您知道吗?今日朝会、皇上竟然让华妃奔赴前线与准葛尔决战,十月初七、还有五天就要出发了,皇上为何会下如此决定啊?”
寿康宫中皇后难以置信的对太后倾诉道。
“怎么了皇后?你似乎并不赞同皇帝的决定啊??”
皇后迷茫的看着太后说道:“皇额娘,华妃怎么会打仗呢!皇上下这样的决定,皇额娘为什么不阻止皇上啊?”
太后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你以为哀家不想阻止皇帝吗?皇帝主意已定,哀家也是无能为力啊。”
皇后眼见太后已经默认此事,内心不甘的继续劝道:“可是皇额娘,此等大事皇上应该三思而后行才是啊,边疆之事关系着我们大清的国运,一但我困溃败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呀!趁现在华妃还没有出发,皇额娘能不能劝皇上收回成命啊?”
太后明白皇后心中所担心之事,她并不是怕华妃兵败心系国家,而是怕华妃手握重兵从而威胁她皇后之位……
想到这里太后内心不厌其烦:“哀家怎么劝?皇帝圣旨已下,难道哀家让皇帝收回成命,做一个无信之君不成?”
皇后一脸委屈的说道:“儿臣也是担心前线的战事,岳钟琪将军纵横疆场数十年都未能打败准葛尔,华妃她久居深宫……”
还没等皇后把话说完太后打断道:“我们的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君,皇帝既然能让华妃领兵,就足以证明华妃有其过人之处,哀家昨夜召见过华妃,华妃的一番话也是让哀家惊叹,皇帝有这样的妃子是大清的幸事。”
见皇后不在言语,太后的表情变得异常沉重:“华妃出征在即,哀家想把菀嫔交到你的手里,希望菀嫔能够顺顺利利的生下皇子,为皇帝延绵子嗣,夏贵人不幸小产,相信皇后也知道其中的原委,若菀嫔不能顺利诞下孩子,哀家绝不再姑息养奸,要知道后宫的孩子不仅是皇子也是哀家的孙儿,皇后可听明白了?”
见太后如此义正言辞的谈及此事,皇后心有不甘的回复道:“皇额娘请放心,儿臣知道了……”
皇后退出寿康宫回到景仁宫……
“娘娘为何会对华妃去前线的事如此不安啊?”
“是啊娘娘、臣妾认为,华妃她深宠与宫中又怎会懂得军事?如果华妃不能取胜,那皇上一定会冷落华妃的,到时候甄嬛孤立无援,我们也好借机铲除其后宫的势力。”安陵容与祺常在一前一后的说道。
皇后看着二人脸上流露出憎恶的表情:“你们懂什么?当今圣上岂是糊涂之人,皇上能让华妃出征于前线,这足矣证明华妃之才能,本宫费尽心思提拔你们,你们还只是个小小的常在,你们与菀嫔一同入宫,你们这些人连菀嫔的万一都不及,真是让本宫神伤啊。”
听了皇后的训斥两人无地自容的低头不语,皇后轻飘一眼二人又继续说道:“错就错在本宫从一开始就看错了华妃此人,她隐藏的太深了,还一直以为是曹琴默为华妃出谋,自华妃假孕、年羹尧死后,虽说皇上从未临幸过华妃,可是华妃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减反增,如若甄嬛生下阿哥再加上华妃手握兵权,本宫真是不敢想啊。”
皇后说完话后安陵容与祺常在对视一眼,祺常在表情怯懦的率先开口说道:“娘娘也无需如此悲观,华妃既然走了那甄嬛便是孤立无援,虽说太后交代皇后娘娘为其保胎,但是她吃错了什么东西、用错了什么香料,那可就怪不得旁人了,你说对不对安妹妹。”
祺常在话指安陵容,安陵容虽说在心里暗骂祺常在,但是在皇后面前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屈言附和道:“姐姐言之有理,现在甄嬛是延禧宫的主位,平日里我们也很亲近,只要臣妾能做到的定当义不容辞。”
两个人说完话后,皇后瞬间梅开二度并感激的对二人说道:“你们两个真不愧是本宫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你们本宫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皇后对两个人说完感激之意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又摆出一副虚伪的嘴脸:“其实本宫并不是容不下甄嬛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这全都是为了我们以后;为了三阿哥的太子之位,你们两个还年轻,等华妃一党清除于后宫,三阿哥当了太子,到时候你们也会有自己的阿哥,我们日后也会无忧了,阿弥陀佛……”
敬妃、丽嫔、甄嬛与沈眉庄几人在翊坤宫与林子房做最后的告别……
沈眉庄见翊坤宫的宫人收拾着大大小小的木箱十几个,便疑惑的开口问道:“兰姐姐去前线打仗怎么将家当都带去了?难道兰姐姐不打算回宫了??”
甄嬛听到这样的话双眼含泪的问道:“是啊姐姐,去前线作战为什么还要带着金银首饰啊?”
林子房笑了笑:“我怎么能不回来呢!这是我翊坤宫全部的家当,这些金银是要发给前线士兵的,这还远远不够还要向皇上多申请些。”
林子房说完话后敬妃补充道:“这都是妹妹的私人财务,妹妹为了国家竟然全部拿出来给前线战士,姐姐由衷佩服,可是妹妹带着这么多的金银财宝上路不免有些拖累,为何不换成银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