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妨碍她们因杨贵妃而鸡犬升天,富贵荣华想之不尽。尤其是三姐虢国夫人更是奢侈靡费,甚至和杨钊眉来眼去,关系很不寻常。
这些事情杨玉环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她碍于姐妹情分,只能是稍微劝诫。她们并不听,反而认为是妹妹太心窄。
杨铣安慰道:“其他三位堂姐的事情,我有所耳闻。请阿姐放心,有我在保证不让她们太过胡作非为。”
杨玉环听罢转悲为喜,夸道:“二郎真吾家麒麟儿,他日一定不同凡响。”
姐弟相聚的时光过得很快,随着时间推进,杨铣越来越不那么拘谨。把自己在前世听到的很多唐代以前的山野趣事,说给堂姐听,逗得她一直乐呵呵。
姐弟俩又共同用餐。虽然君臣有别,但有杨玉环在,父亲不敢为难杨铣。
就这样一天过去,杨铣先告退,相约明日再继续。
杨铣刚退,郑珺就来拜见杨玉环。
两人在闲聊中,不免谈到杨铣。
杨玉环劝道:“二郎生性疏阔和三叔父、大郎性格迥然不同。叔母应该劝三叔父,不要过分限制二郎才是。”
郑珺点头道:“就怕他缺少管束,移了性情。”
杨玉环摇摇头道:“我看不然,二郎很有主见,不会轻易受他人蛊惑。只是……”
郑珺急忙问道:“只是什么?”
杨玉环低声道:“叔母有没有觉得二郎,似乎和以前大不相同。他以前很喜欢和三位堂姐厮混在一起,还很喜欢奢华的东西。自从军回来,就变了。”
郑珺道:“我也曾有过怀疑。后来想一想也明白了,他一直随军在外,肯定看到了很多民间疾苦。再加上王忠嗣对他多有栽培,有变化很正常。”
杨玉环觉得有理,不再追究。
郑珺苦笑道:“只是有一事,让我悬心。”
“何事?”
“实不相瞒,二郎年龄也大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我和你三叔父有意为二郎找清河崔氏出身的女子通婚,但……”
“难道三叔父和叔母,无意与宗室女联姻?”
“这……大郎已经和汝阳郡王之女联姻,二郎再找宗室似乎不合适。”
“这件事我记下了。叔母恕我直言,二郎这次破吐蕃、灭吐谷浑的优异表现,王忠嗣已经上奏给陛下知道。他的婚事,我只能尽力而为。”
“如此这般,我先行谢过了。”
关于杨家子弟的婚事,皇帝都是有着极深的政治考量。郑珺此行的目的,就是向杨玉环打探一下皇帝的意思。得到的答案,可以用“大失所望”这四个字形容。
对于是否通婚崔氏,杨玄璬和郑珺是有分歧。但对于和宗室联姻,夫妻二人意见出奇的一致。家里已经有一位承荣郡主,不想再添一位宗室郡主。理智的人从家族利益出发,绝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话糙理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