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在三年之内,给晋王您一个,满意的结果。”宋问站起身来,郑重的承诺。
晋王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茶,笑眯眯道:“年轻人,话可不要说得太满。想让我满意,你觉得,这可能吗?你可知,帝王之心,深似海。”
“可容人之量,不也一样似海阔吗?”宋问噙着笑,与晋王对视,两人居然都笑了起来。
晋王从此便认为,宋问这小子,可真不简单,居然能揣度圣意。
宋问对晋王的认知也有所改观了。起码在晋国境内,大部分人都会感谢这眼前的君主,他在灾难来临之前,想到的,会是百姓。
只不过这借刀杀人,被当做刀使的宋问,着实是对晋王又恨又欣赏。
晋王从怀中拿出了一枚樱红色的玉,只说是:“这是能调令一万队伍的军令,借给你了。明日,我就叫南靖与你同行。要求不高,把匈奴击退,最好让他们再也不敢侵犯晋国,如果要求太高,最起码要保证晋国十年不受匈奴侵犯吧。”
这……要求还不够高吗?一万军,怎么才能抵挡住凶狠的匈奴呢?更何况,这支军队的能力有多大,谁知道呢?更何况,这又不是他的亲兵,用起来也不好上手啊。
不过,即使这样,今晚过后,宋问就是晋国的伊万将军了。
是吧,挺敷衍的封号。
他回去的时候,突然间提出了要去军营,备好了马车,即刻就去了军营。
两个时辰的快马加鞭,终于赶上了军营里的午餐。
冬日里,大家的训练就减半了。大家围在一口大锅前,大口大口的饮着汤。脸颊通红,大声地说着话,好不热闹。
宋问让马车夫去回去了,留下的两个侍卫是晋王特地叫来监督他的。
还没有进门,就被拦了下来。
宋问走向前,拿出了樱红色的玉,“听说,这块玉,能调令三军,是不是真的?”
哨兵瞥了一眼宋问,白皙的手里正躺着他们王上的私人军符。
两个哨兵相互看了眼对方,又看看宋问身边的侍卫,交替了眼神后,才放行。
进了军营,宋问直接就去找了在这里最大的领导人。
因为晋王授权于宋问的事还没有传开,所以,这一次来得突然,让在场的都尉都楞在了当场。
稍微反应快一点的,脾气一般都不怎么友好。
“这位……”那个人上下打量了宋问一眼,有点不明白这人是来干啥的,是来挑事的吗?
可是,他又是怎么进来的?
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其中一人便问道:“王上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这是一个明白人。
宋问也没有拐弯:“晋……王上命我接管这支一万军队。”
“可是要打仗了?”
“正是。”
“那你是?”
没想到,晋国军队里的都尉,话会那么多,每人都问一个问题,七嘴八舌的,也不好一一回答。
“我想,经过日后一个多月的相处,你们,会认识我的。”
四个人,一来一回的,也能大致从言语中了解到这个人的品行了。
“你们不用怀疑我,最迟明日,王上就会下道圣旨,到时候,我的身份,不就都知道了吗?今天,我只是来看看各位,我还有阿娣等着我回去,先告辞了。”宋问拱手抱拳,拜别三位都尉,带着两个侍卫扬长而去了。
再回到永宁殿的时候,天都抹黑了。宋暖已经搬了过来,跟来的,还有从梁国带来的几个随从。
宋暖定定地站在门口,目光有些呆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暖暖。”宋问轻声唤了宋暖一声,生怕惊到了她。
宋暖听到熟悉的声音,惊讶之中,又有了些悲凉,两行清泪似断了线的珍珠,滴答,滴答。
宋问连忙解下披风,披在了宋暖的肩上。“这里冷,眼泪会被冻住的。”宋问替她擦拭去了眼角的泪痕,满眼的心疼。
宋问没有牵宋暖的手,只有宋暖知道,宋问一定比她更冷。
进了永宁殿,一切都按部就班,嬷嬷就领着几个婢子端上了晚膳。
给宋问端来了热水,他就浸湿了帕子,给宋暖擦拭了手还有脸,冻僵了的皮肤终于恢复了一点血色,
宋问将宋暖安抚下来,用过了完善,两人什么话都不说,却又什么都知道。
宋暖知道,不日,宋问就要领兵出征,也许要一年,也许要五年,也许更久才能回来。更何况战场上刀剑无眼,也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宋问在用命换取宋暖的自由。
而宋问也知道,宋暖一向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的心思,也许早就被宋暖看穿。他知道宋暖很难过,离开家国,远嫁他乡,他能争取的,就是给宋暖一个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