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地改当时在群臣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以至于后来高皇帝竟然为了地改特意开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大辩论——地利会议。
永昌地改的后果先放到一边,李钰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城东的居民迁走,在群臣的阻挠下甚至迁走居民都成了一个难题。
以京兆尹的权力来强行征地是一个方案,但若因此造成民怨一定会被政敌大肆宣传,作为攻击地改的手段。
那么采取怀柔政策呢?江南水患连续两年,整个魏国朝廷唯有国库尚有存银,地方的府库早已干干净净,即使是首善之地也不能幸免。能勉强维持京兆府日常运作已是左支右绌,又有何闲财用来安置百姓呢?并且城东乃风水宝地,这一点自从皇陵动工一日便天下皆知。城东百姓等于被天降横财,只不过由于魏律中城中宅邸皆是朝廷定价,不许民间变价买卖,这才没让城东百姓把宅院高价出售。
现如今,京兆尹要按照官府定价收回宅院,而后绕开魏律,转“买卖”为“租赁”,转手就将高额利润收归朝廷,这自然是城东百姓所难以接受的。
既然威逼利诱都不可以,李钰的永昌地改似乎就要胎死腹中。
但就在李钰左右为难之际,城东铸铁坊的爆炸让一切归于平静。城东铸铁坊的爆炸让整片城东闾巷葬送在一片火海中,整个城东只剩下了数十儿童幸存。
依照魏律,官府对因意外丧失住所的百姓具有助其安居的义务。不过重新修建的住所却不一定要在原有的居住地。并且地方官府没有能力进行安置的,其长官可以向朝廷申请赈灾款。而这都是有章程的,即使户部尚书是李钰的政敌也要按章程给京兆府拨款。
这一场爆炸,帮李钰把钱和人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自然,对于这场大火必然会有言官弹劾李钰为了迁走百姓丧心病狂制造了这场爆炸。可最后的调查结果却是:此事李钰丝毫不知情。是京兆府少尹贪污库存,正赶上官员考核,便命铸铁坊日夜加点弥补亏空,这才酿成大祸。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少尹被处死,李钰负失察之责,罚俸一年,在京兆尹的位子上留职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