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10、墙缝大捷(1)

第一章 10、墙缝大捷(1)

第一章10、墙缝大捷(1)

一、首战墙缝

1932年3月13日,由吉林救国军补充团在墙缝伏击天野旅团,拉开镜泊湖连环战的序幕。补充团是王德林脱离东北军十三旅序列筹备起义时,李杜自卫军给王德林送来一万元扩团军费,当时王德林已决意以抗日救国军旗号抗日,又不想退回这笔“雪中送炭”到手的银子,为合理收下这笔军费,成立了名义上属自卫军的补充团,这样救国军仍保持独立而不受自卫军的节制。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满洲**作出《对士兵工作紧急决议》,李延禄是受**延吉中心县委指派,深入东北军做下层抗日兵运工作的。这样,他利用早年与老三营王德林交情关系,来到老三营,王德林念及早年过命之交和赏识李延禄的才干,委以救国军参谋长兼补充团团长职务。

墙缝在牡丹江流入镜泊湖入口处北侧山地,这里江道弯曲,柳毛丛生,冬天从敦化去宁安的生意人,就会摒弃弓背山岭旱路,从江面冰道上抄直线去敦化。刚入冬冰面路滑,路人先在冰面上撒些麦芋子,人畜车就踏出道了。

九一八关东军攻占东北后,极力想打开敦图铁路战略通道,没成想吉东地区暴发各种报号反满抗日武装,干拢和阻碍了关东军控制吉东地区的稳定,最为猖獗的要属原老三营的救国军王德林部,攻敦化,打额穆,克蛟河,吉敦铁路不保,关东军急了,从哈尔滨前线调来天野旅团进占敦化,对活跃于吉林至黑龙江交界的救国军进行武力清剿。

面对关东军强劲压力和东北军节节败退颓势,救国军闻风躲进山里避战。补充团在补充团党支部**孟泾清指示下,准备把补充团拉到镜泊湖山区,利用山地和关东军干一仗,以示中国人民不甘示弱的抵抗意志。补充团团长李延禄完全支持孟泾清的主张,来到牡丹江入湖口山地踏查,寻找伏击天野旅团的理想战场。他是先来到湖南岸鹦哥岭的苏吉额穆巡查地形,恰好遇到窜山狩猎的湖西村猎户李长发,两人经过短暂交流,互为认识。李延禄向他宣传抗日思想,介绍自己是抗日队伍的,要找个好的地方伏击关东军。李长发看到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高高个子的人,打关东军他当然高兴,指着江北一线墙崖的山地说,那里打埋伏会比这更好。李延禄在他的向导下,来到江北墙缝山地。

墙缝,就是在江北拱起的沿长山地,临江是陡立如墙面的蜿蜒五里长的山崖线,石崖与崖之间出现大小不同的豁口,山角下就是冰面通商古道。李延禄踏查看完地形,当即决定在这里设兵埋伏。

在棺材脸子村召开的救国军高级会议上,李延禄提出在南湖头设伏抗击关东军,遭到救国军副总指挥孔宪荣的反对,他认为组建救国军不易,不能轻易碰敌,想上山“抱山头”。王德林组建救国军就是为了抗击关东军,如果面对强敌不抗躲进山里,从脸面上说不过去,就说你们年轻人有抗日决心是好的,那就打打试试吧。并且把老三营库存所有手榴弹调拨给补充团,当地老百姓用了二十几匹的马,帮着往墙缝补充团阵地上驼运手榴弹。

李延禄执行孟泾清指示设伏抗击关东军,是有必胜把握的。一是占据有利地形,二是日军的骄狂不备,三是武器的利用。救国军连克三县后,补充团武器得到加强,捷克机枪二十一挺,三八式机枪七挺,大小枪支一千六百余件。

当时,在敦化沙河沿的地主戴凤龄,全村近百十口人,是个远近闻名的高墙大院,四周高台上有炮台,养了一二百名炮手,因关东军的入侵,决定和盟兄王德林一起抗击关东军,挑选一百名身强力壮的佃户村民,举家加入救国军,王德林给了戴家兵独立营的番号,戴凤龄任营长,戴凤龄的几个儿子当了正副连长。这个独立营别看只三百来人,不可小觑,戴大院是方园几百里有名的富裕人家,这样的人家树大招风,时常会遭到胡子的抢劫和绑票勒卡,所以戴家很早就在院里养着百来名炮手,不惜重金购置的有连珠枪、“大抬杆”、三八式,管事的队头挎着进口的二十响捷克匣子枪,更替陈旧的老套筒,很是威武气壮。这次戴凤龄听说补充团要拉到南湖头打关东军,向王德林争取配合补充团伏击战。戴凤龄是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地主,他向王德林表示,眼见关东军入侵,戴家不去迎战,那我们举家抗战还有何用!王德林见戴凤龄上前线打关东军心切,就准了他这一要求。戴凤龄出师抗击关东军,还是因为前不久攻打敦化,部下擅自违反军纪,戴凤龄想通过加入打关东军的战斗,给自己争回脸,昭示自己参加救国军不是占便宜而是来抗日的。

敦化那边热心的群众纷纷捎来口信,说关东军已经过了敦化,正顺牡丹江朝这边开拨了。李延禄给补充团各连和戴营布署战斗位置,西山岭是关东军顺牡丹江进来的第一个阵地,让戴营扼守,做为收狼打尾。而顺着西山朝东江北的墙缝各山头阵地,则由补充团分布扼伏。在阵地与阵地之间,李延禄挑选有战斗历练的老兵用机枪把守,因为阵地之间是大小不等的开阔地,如果火力配备不强,就容易被关东军钻进来对设伏实施反包围。李延禄命令各部从后山进入阵地,以免在阵地前留下脚印引起关东军的警觉。并嘱咐设伏西山岭的戴凤龄,说关东军进入时一定要隐蔽好,不能暴露一点声音,东边5号阵地不开枪,你们不要惊动关东军。整个设伏部队最东头的5号阵地枪声为令。5号阵地既是掐头阵地。

指挥所设在5号阵地后边无名高地上,那里山势很高,和5号阵地只隔一沟,山上一块巉岩石。脚踏在巉岩上,可以俯瞰牡丹江通往镜泊湖的弯道,各阵地守伏的补充团全在李延禄眼皮底下,从这个无名高地,可以掌握战场发生的全景。

牡丹江下江瓦房店有个猎户叫陈文起,闻知关东军来了,带着全家逃到西山戴营驻地,因为他是使枪的猎人,平常和戴家炮手熟悉。这次躲避到西山上,他想参加戴营的伏击战,把关东军当猎物打,体验一把打猎的乐趣。不过自己手里围猎用的是松口猎枪,看着戴营手里都是快响的钢枪,很是眼馋,心想,趁战斗打响机会也缴获几支关东军的好枪。早春三月的天,北方还在零下十来度,天冷又不敢生火取暧,就守在山后生生被风吹寒袭。守了三天不见关东军动静,补充团和戴营守着有点耐不住性子,陈文起想趁夜潜回家取点东西来,顺便再探探风声。谁知日军半夜偷偷开进瓦房店,正在炕上抽烟的陈文起被关东军逮个正着。开始关东军认为他是抗匪的探子,经过审问和他的装束,就认了他是窜山林的猎人,逼他给关东军带队。陈文起一听,这好呀,他知道救国军设伏的位置,就答应了。

去牡丹江不走山地旱路,顺江面上有两条冰路可选择,一条是江南苏吉额穆下的冰道,一条是补充团设伏的墙缝地段的冰道。正像李延禄在《过去的年代》回忆中评价,如果陈文起怕死,可以带关东军从瓦房店渡江绕道走江南冰道,避离墙缝伏击阵地,如果他以此卖主求荣的话,可以将救国军设伏秘密告诉关东军,引导关东军从后山实施反包围。关家小铺阻击战,是因为汉奸魏学海事先探知设伏情报,使得关东军从设伏的八连后沟包抄过来,将一场伏击战改成被动的阵地战。这是后来李延禄总结整个镜泊湖有失有得的连环战,通过八连的损失,才更加称赞陈文起勇敢把关东军引入伏击圈的行为。

那么现在,陈文起真就把关东军天野旅团大军,勇敢地引到墙缝冰道上。天刚蒙蒙亮,从无名高地的指挥所上,老远就能看到浩浩荡荡开拨过来的旅团战队,四排纵列,扛着枪,有押着抓来运载武器弹药的马车,马车和行列的关东军拥挤走在冰面上。等关东军先头部队到达最东边5号阵地,史忠恒首先开火,一时间整个潜伏在墙缝沿线阵地后面的补充团勇士,拼力往崖下冰道上的关东军堆里扔手榴弹。关东军队形乱了,遭受着5号阵地、4号阵地、3号阵地、2号阵地和1号阵地上的手榴弹的轰炸。补充团躲在岸石后面保险地形,只往崖石下投掷手榴弹,就可以听到崖石下狼嗥似的惨叫声,那是关东军肉体被炸零碎和炸飞的绝命声。补充团听见关东军惨叫声,更增添战斗的勇气,他们急速往下投手榴弹,一个专拧手榴弹盖,递给投掷手,投掷手只管拉弦往下边人堆里扔,投掷节奏很快,如同连发炮弹效果。冰道上光溜溜毫无遮挡物,关东军只有挨炸份,没有躲避地儿,江中间的柳毛丛离冰道很远,再说指挥官命令士兵不许后撤,成集团往崖缝上冲,又成团被手榴弹炸碎,他们既恐怖紧张又不甘心失败,崖缝都是陡立的墙面岩石,很难仰面冲上去,后来关东军想通过两阵地之间平坦开阔地对补充团实施反包抄。李延禄事先预计的机枪手,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守在5号阵地的刘金峰掌控着捷克机枪,和几名补充团战士拼命往冲进开阔地的关东军身上猛扫。补充团机枪据守高地,看得清楚,冲进开阔地的关东军毫无遮掩地被机枪突突死,扔下一片一片尸体。

守在西山阵地的戴营更是过瘾,他们据高临下,独立营2连和3连在正面半山腰截住关东军,配合东边的补充团关口子。这些炮手个个都是摆弄枪的老炮手,枪打的准,毙命率高,三百人的炮手,形成一排排射下来的枪弹,雨点式地射在关东军的身上。戴万龄三儿子戴克吉,开战前带着三名炮手守在西山东山腰,山根是一条沟加接东山一号阵地,那里窜进一队关东军,想对一号阵地反包抄。戴克吉三个炮手朝窜进来的日军开火,日军背部受敌,扔下几具尸体,退逃出去。

打了近两个小时,关东军渐渐支撑不住,开始认输往江中间柳毛丛里撤,江中心距墙缝远,手榴弹对那里构不成威胁,补充团子弹又少,补充团有劲使不上,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但是关东军不甘于失败,想捞回惨败的损失,组成一次又一次反扑,终因近距离被补充团的手榴弹炸退。关东军开始朝墙缝崖上发射炮弹,一次次炮击墙缝,又因墙缝特殊地理特点,打近了碰在陡石墙面上滑落下去,在崖底下爆炸,打过了就绕到伏在补充团后边的山地里爆响。补充团头顶上是嗖嗖而过的萝卜弹头,在他们身后爆炸。关东军再派出集团式的团队往墙缝豁口处冲击,又被崖石后的补充团轰炸下来,留下一堆一堆的尸体。又有几队朝墙缝阵地之间开阔地冲击,在两侧高地崖石后面是补充团的机枪手,正好朝冲进开阔地豁口的关东军扫射。

日军经过几次轮番冲击,都被补充团的机枪和手榴弹控制住。但没想到的是,关东军队尾的部队占据了西山半山腰阵地,这样一来,补充团1号阵侧冀就露给关东军。关东军开始通过西山沟底反抄1号阵地。关东军用迫击炮轰炸,1号阵地的碎石四裂腾起,关东军趁补充团躲避山石蹦裂,冲上1号阵地半山腰。这时给李延禄当通讯员的当地村民李长发急急跑来,告诉守在1号阵地的连长朴根重赶紧转移撤走,1号阵地补充团这才遵令朝后山高地后撤。站在指挥高地的李延禄看的明白,开头是听到西山戴营没有枪炮的动静,后来通过望远镜发现关东军占据西山高地,并向补充团1号阵地冲突,就告诉身旁充当通讯员的李长发赶紧让朴根重撤下来。为保存补充团实力,命令墙缝各连不要恋战,整个墙缝补充团也开始有序陆续撤出战斗。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