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23、辽西义勇军的抗战

第一章 23、辽西义勇军的抗战

第一章23、辽西义勇军的抗战

辽西丘陵,是位于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的总称,主要由努鲁儿虎山、松岭、医巫闾山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群山中是大大小小的河流,为人熟知的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六股河等等。东南沿海的狭长平原,北靠松岭,南临渤海,从1000多年前的辽代、金代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便捷的天然通道。这就是著名的辽西走廊,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内关外的咽喉要道。

辽西人的光荣与骄傲,血腥和耻辱,爱恨与情愁,呼唤与炊烟,无不与辽西丘陵、辽西走廊水**融在一起。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流亡北平的东北学生3000余人,成立了“东北学生抗日会”。9月27日,北平学生抗日联合救国会发表《为东三省事变告全国民众书》。同一天,由阎宝航、高崇民等爱国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曰救国会”,发动和组织东北民众的抗日救国斗争。

敌人的侵略,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辽宁各地的民众、东北军官兵,乃至绿林、游民,都纷纷组织起来,拿起武器,请缨抗战。

东北抗日义勇军,最早出现于沈阳和辽西一带。辽西义勇军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事变后,辽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黄显声、公安局督察长熊飞(熊正平),在当时东北军秉持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而退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率警察、公安队千余人,抗击日军。后退出沈阳,撤到锦州。沿途组织发动民团、警察,组成一支拥有8个总队的抗日队伍。他们的发动,直接影响了此后辽西地区的抗日斗争。此外,在辽西一带的民团与抗日义勇军中,规模较大的有:第四路军耿继周部、第五路军潘世贤部、第十二路军于伯恩部、第二十五路军赵大中部、第二十路军金子明部、第四十八路军郑桂林部,还有后期由朱霁青、宋九龄领导的东北国民救国军。这些义勇军转战于绥中、兴城、锦西、锦县:义县、北镇、黑山、新民、沈阳,他们沿京奉路沿线举起义旗,奋起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其中,仅在1932年至1933年两年间,在辽西就曾出现了义勇军活动869起。

1931年10月2日,日本关东军决心要覆灭锦州政权,驱逐**至关内。10月8日13时40分,日军以“集结兵力,企图暗杀日本军官及在满的反张人士,利用土匪散布谣言,扰乱治安”为由,出动6架侦察机、5架轰炸机对锦州交通大学(今锦州铁路一中)、二十八师兵营(今市场里)、张作相私邸进行了轰炸,投弹75枚,炸死炸伤平民多人。10月10日,国际理事会在巴黎开会,通过了《劝告日本迅速撤到满铁附属地的决议》,但同时又同意了日本提出的《保留讨匪权的宣言》,关东军司令部以此为由,13日,制定了《进攻锦州的方略》,为掩人耳目,日军参谋本部15日发出训令,进攻锦州“要与讨匪同时进行”。

18日,日关东军司令部又制定了《我军为反攻锦州向大凌河畔进军的要点》、《进攻锦州附近敌阵地的内容计划》,补充和调整了兵力。同时,日陆军**部指示,要起用华人头目控制的集团夺取锦州。

10月19日,关东军派原奉天讲武堂教官、预备役步兵大尉仓岗繁太郎等14人,以重金收买了汉奸凌印青,网罗溃兵、民团、土匪成立了伪“东北民众自卫军”,凌印青自任总司令,仓岗为顾问,设了18个师的架子,为进攻锦州的先头部队,日军在《盛京时报》宣扬“雌伏十年审机待时之凌印青决然誓师西征。……查其作战计划,似先剿抚白旗堡、大虎山等处之东北军,进而占据锦州城,驱逐**退入关内为第一段。”

22日,凌印青到达台安县大坨子附近,与东北边防军隔河相望,29日,挺进到盘山胡家。与此同时,日军于30日在辽中县城扶植张学成(**堂弟)收编东北军旧军官、辽西一带土匪3000多人,编成6个支队,协同凌印青合攻锦州。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