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29、国歌中“义勇军”的原型

第一章 29、国歌中“义勇军”的原型

第一章29、国歌中“义勇军”的原型

1935年4月末,抗日烽火燃遍长城内外时,聂耳在几年前那首歌的启发下,终于为田汉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定稿。这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促使聂耳谱写出国歌的原型部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家乡沦陷,中华危亡,历来不畏强暴的东北人民,揭竿而起,组建起多支抗日义勇军,以血身肉躯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决死相拼。白山黑水间,到处熊熊燃烧起抗日烽火,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

1933年2月的一天,聂耳随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将军来到热河抗战前线慰问驻守在那里的抗日骑兵部队。在采访义勇军官兵时,他听到战士们正激情澎湃地高唱《义勇军誓词歌》,顿时热血汹涌,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灵感。1935年4月末,抗日烽火燃遍长城内外时,聂耳在几年前那首歌的启发下,终于为田汉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定稿。这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支促使聂耳谱写出国歌的原型部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击毙**堂弟汉奸张学成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家乡沦陷,中华危亡,历来不畏强暴的东北人民,揭竿而起,决死相拼。

就在“九一八”事变的当夜,虽有**的不抵抗命令,时任东北军陆军独立第7旅620团团长的王铁汉,拒绝执行不抵抗命令,打响个人抗日第一枪;紧接着,辽宁盘山就成立了“讨日扶民救国军”,主要领导者纪亭榭、蔡宝山、盖中华等人打响了东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盘山义勇军最多时达到两万多人,在辽南一带与日伪军进行了130余次殊死搏杀,令关东军司令部大为震惊。

这只是后来将近100多路东北义勇军中的一支。那么,《义勇军进行曲》中那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义勇军”,究竟由什么人组成,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抗争呢?

东北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初期,东北各阶层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抗日武装力量总称。他们没有统一的指挥,旗号繁多,各自为战。据学者研究,其中农民约占50%,原东北军官兵约占25%,曾当过胡匪的约占20%,其他工人、学生占5%。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番号不一,且变幻不定。

著名义勇军史研究者孔令波研究考证后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鼎盛时(1932年夏秋)的总人数为55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辽宁省(含热河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7万,吉林省15万,黑龙江省13万,整个抗日过程中先后有100多万人参加义勇军。

这里首先不能不提**和东北义勇军复杂微妙的关系。

**在“九一八”事变时执行了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后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再加之日寇是**的杀父仇人,使他不能不对义勇军表示同情和支持。他既怕因此招惹日军寻衅,又怕因此导致蒋介石不满,只能秘密地以各种名义掩护,暗中支持义勇军。他一方面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东北将领,不得使用原来东北军的正规部队番号,只能以“自卫军”、“救国军”等名义自称,另一方面则通过救国会系统拨出许多枪弹、被服和现款,转交给义勇军。

如果按地域概述东北三省的义勇军特点,辽宁兴起最早,吉林战斗力较强,黑龙江省影响最大。

兴起最早的辽宁抗日义勇军发展很快,斗争也相当活跃。其主要人物黄显声是一位爱国将领,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不顾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命令的束缚,率公安队和警察,在沈阳市区抗击日军,沈阳沦陷后,他率部撤至锦州待命。

为了组建民众抗日武装,黄显声在取得**将军的同意后,以辽宁省警务处的名义,制定了民众抗日武装《编委方案》,辽西各阶层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参加义勇军。东北抗日义勇军首先在辽西大地勃然兴起,如燎原大火,势不可挡。黄显声主张:不管谁投降日寇当汉奸,都必须坚决消灭!连**的堂弟张学成叛变投敌,黄显声也亲赴北平面见**,在其大力支持下,终在黑山将张学成剿灭击毙。

吉林省义勇军与辽宁省不同,主要是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骨干,以民众和绿林武装为主体组成。“九一八”事变前,吉林省**张作相回锦州为父治丧,将军政大权交给清室后裔、军署参谋长熙洽。谁知熙洽竟然开城纳降,**。日军轻取长春,又兵不血刃占领吉林省城。

卖国贼熙洽在组织伪吉林**时,极力拉拢各驻军将领投降日寇,但大部分爱国将领拒绝利诱,高举义旗抗日。这其中主要有李杜、丁超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军”;王德林等组织的吉林“国民救国军”和田霖的“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吉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虽然比辽宁晚,但兵力集中,较有战斗力,吉林省义勇军与日伪军交战千余次,攻克城镇30余座,占据吉东13县广大地区。

江桥抗战打响抗日斗争第一枪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