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0、《义勇军进行曲》为他们而作
“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山河沦陷之际,辽西地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顽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日寇侵略的钢铁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从这里唱响
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辽西走廊”东端的锦州,素有“四省通锦”之说。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其歌词素材,来源于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祥地。
半个多世纪岁月的冲刷,可以让许多记忆褪去颜色。然而,有些记忆却并未因渐行渐远的时空距离而模糊,反而愈加清晰——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及他们的抗战故事,就是定格在这片土地上永恒的红色记忆。
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在这里诞生
历史的脚步并未远去。在锦铁高中旁边的牌楼前驻足,抬头凝望,这座民国风格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沧桑,“东北交通大学”6个大字格外醒目。
在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会长穆景元的心中,这座牌楼更像是一支昭示历史和现实的画笔,将“北大营”“五台子村”等旧址连接在一起,勾勒出这座城市厚重的抗战足迹。
“1931年沈阳沦陷后,这里曾是东北军政在锦州建立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行署。”穆景元说。
走在锦州市汉口街上的穆景元,步履矫健。“1931年10月,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在福金生百货店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组建辽西抗日义勇军”“**地下党员刘澜波在这里整理出民众武装《编委方案》”……对发生在这条街上的锦州往事,老人如数家珍。
“其实,在《编委方案》出台之前,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就已经诞生了。”穆景元回忆说,“1931年9月27日,黑山县绿林首领高鹏振在黑山、新民交界地区组建一支义勇军队伍,起名为‘镇北军’。这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
“1931年12月,东北军撤入关内,整个辽西对日作战的重任就完全落在辽西抗日义勇军肩上。”锦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幼山说,作为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它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锦州出发,经百余公里的路程,我们来到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昔日锦西县冮家屯。82年前的那个冬日,一场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在这里打响。
在向导孟乾东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振奋国人的“痛歼日本侵略者古贺联队”战斗的原址。这场发生在1932年1月9日的战斗中,义勇军共歼敌50余名、伤30余名,其中死伤少尉以上军官7名。冮家屯大捷,震惊了日本朝野。在日本关东军**编写的《满洲事变实志》中,他们惊呼:“这实在是满洲事变以来最大的悲惨事件。”
辽西抗日义勇军将士智勇双全
位于锦州的沈阳军区某炮兵旅围墙外,每隔3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座用水泥堆砌的机枪掩体,1米多高的掩体与围墙浑然一体,下方都留有7个射击孔。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德泉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侵占锦州城的日军驻防据点——北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