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夺回田庄台后,张海天等人率部乘胜北上,联合东北军护路军,合围大洼火车站。义勇军战士冒着炮火猛攻,三进三出,生死搏击,终将日寇击退。这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辽河两岸抗日救国声势日益浩大。
沙岭大捷
1932年1月14日,日军出动13辆卡车,两台摩托车,200多号鬼子兵和300多名伪军,由海城进攻沙岭,妄图消灭义勇军主力,尔后攻取盘山。飞机、大炮对准沙岭轮番轰炸,鬼子、伪军进占沙岭抢掠烧杀,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闻讯后,立即调集3个大队3600多人,实施“集中大多兵力,孤立、打击小部分敌人,力求全歼”的战术,团团围住沙岭。一路由张海天率部由辽河西岸前进,守住东辽河口和郑家坨子一带,阻敌人东窜。一路由盖中华率部向西坨子挺进,在沙岭西部堵击敌军。一路由卢士杰率部在沙岭南部堵击敌军。主力部队由周耀光、马希山率领直攻街里歼敌。
当晚10时,义勇军总攻的炮声响起。战士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日伪军四处挨打,惊慌失措,纷纷向街里溃退。街里的敌人误以为是义勇军攻进来了,迎头开火。一时间日伪军互相射击,混战不已。义勇军战士则不再开枪,隐蔽在各个角落看“狗咬狗”。有的战士把鞭炮点到铁桶里,鞭炮声和枪声混到了一起,“狗咬狗”的战斗更加激烈……
激战一夜,日伪军伤亡100多人,日本大尉河野基英被当场打死,其余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逃回牛庄。
沙岭大捷粉碎了日寇侵占盘山的计划,狠挫了日本侵略者的张狂气势。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蔡宝山等人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在对日伪军的战斗中日益发展壮大,抗日武装队伍有3万余人。他们大多是农民,有一部分绿林好**失业工人,还有少量的爱国青年学生。他们骑着自己的马,带着自己种的粮食,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背着自买或缴获的枪,在盘锦和周边地区,巧妙地采用“集中火力,打击小部,出其不意,诱敌自残,将计就计,各个击破”等一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英勇抗日,成绩卓著。
1932年5月28日,辽宁民众救国会将辽南抗日义勇军正式命名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委任李纯华为司令。在盘山境内主要有3路武装:第二路军(司令项青山)、第三路军(司令张海天)、第十一路军(司令蔡宝山)。义勇军分成几路军,但抗日大事还是共同商量,合力对敌,成为辽河两岸抗击日伪军的中坚力量。5月29日,日伪《泰东日报》登载:“盘踞辽西一带,老北风势不可侮。”由此可见,日伪军对这支抗日武装仍是“闻风丧胆”!
气贯中华
1932年11月,东北抗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寇集结重兵扫荡辽南。抗日武装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此时,在北平的高鹏来信说,救国会拨给义勇军60万发弹药和部分枪支,要求速派部队到热河运取。
李纯华召开各路军司令会议,决定全军撤出辽南,到热河接运军火,等待来年青纱帐起,再打回辽南。部队行进到阜新附近,遭日军飞机轰炸扫射和伪军追击,被迫潜伏,由纪亭榭、张海天去热河联络。张海天旧病复发,去北平治病。纪亭榭回到东北,率领项青山、张秉林(张海天之子,暂代司令)、盖中华三路军,李纯华率领其他各路军,冲破艰难险阻,于1933年2月末先后到达热河,领取枪弹给养,就地休整待命。
1933年4月18日,撤到独石口后,形势日益复杂。李纯华被孙殿英拉拢去做了少将副师长。项青山带队伍入山海关找东北军,途中被火车门砸死。1933年5月,张海天率部在张家口参加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负伤后去北平医治,于1939年在北平病逝。1933年6月,纪亭榭、盖中华、蔡宝山、卢士杰带领抗日义勇军,冲破层层封锁,打回辽南抗日,此时,队伍只剩下两三千人。
这年秋天,日寇实施“强化治安”之策,傀儡组织得以发展。日寇铁蹄疯狂践踏盘锦大地。日寇派兵封锁苇塘,逼迫百姓割掉庄稼,残酷清剿抗日武装。
纪亭榭、盖中华、蔡宝山、卢士杰决定建立北镇医巫闾山抗日根据地,待青纱帐起,再杀个回马枪。部队从青堆子穿过奉(天)山(海关)铁路,宿营正安堡。拂晓时分,一个战士不慎走火。日伪军随即前来包围义勇军。卢士杰带领骑兵,抢占山头,阻击敌人。大部分人被包围,几次冲击,伤亡惨重,只有五六十人突出重围。
纪亭榭、卢士杰化装返回北平,继续抗日。
蔡宝山孤身突围,潜伏阜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由于汉奸告密,蔡宝山被日伪军抓回盘山,1935年遇害。
盖中华突围后,隐身青云寺当了和尚。他下山和一同突围的刘海山、韩随心联系上,决定去沈阳筹集军饷。后来,这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没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却倒在了**的黑枪下……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盖中华为革命烈士。
抗日壮士虽与世长辞,但其英雄浩气却永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