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42、绥中义勇军让日寇闻风丧胆

第一章 42、绥中义勇军让日寇闻风丧胆

1931年11月上旬,原东北军郑桂林辞去官职,潜行出关,迈出抗日救国的第一步。取天狗吃日之意,自报号“郑天狗”。11月中旬,郑桂林到锦州。他的抗日义举,得到黄显声将军的大力支持,当即任命他为东北民众自卫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副司令(副指挥)。郑桂林受任后,立即到凌南(今建昌)一带抗日前沿宣传抗日道理,组建抗日武装第四路义勇军第十二支队,郑任司令。

郑桂林将十二支队交由参谋长金殿春指挥,自己率100多名骨干到绥中北部山区,组建新的抗日武装。在郑桂林的宣传组织下,刘把屯的张耀东、上涝豆沟的刘品三、二道沟的李秉钧、鲍庄子的王怀武、弯土墙的洪永贵、叶家坟的胡景元、瓮泉山的白祥林、矾石山的段会林等,先后参加了义勇军。这些人又靠自己的名望,依亲连友地发展、串联招兵。郑桂林根据他们招收兵员数量分别组编为旅、团、营,任命他们为旅长、团长、营长等职。郑桂林还到兴城县梨树沟门、青山一带招兵,动员刘怍山(刘明和)、李世和、王德化、金德荣等人参加义勇军,并劝降了绿林豪客邓文风(别号大蜂子)带着人马加入义勇军行列。

打响绥中民众抗日第一枪

1932年l月5日,日军侵占绥中。

1月10日,郑桂林率部从绥中城西15里之矾石山村出发首攻绥中,毙伤敌19名,打响了绥中地区民众抗日的第一枪。

2月7日,救国会统编郑部为“东北抗日救国义勇军第四十八路”,郑桂林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司令部设在绥中西北七十华里的山村东洼子任家大院。四十八路下辖十二个旅,即张耀东旅、刘品三旅、洪永贵旅、顾永祥旅、朱宝富旅、窦海山旅、李秉钧旅、胡景元旅、王怀武旅、杨振忠旅、天庆堂旅、朱福林旅等,后随着人数增加,又增设若干旅。

1932年春(4、5月间),因十七路在袭击绥中的战斗中瓦解,李昆山阵亡,因此,救国会在改编各路义勇军时,任命穆化南、邢九鼎为十七路义勇军正、副司令。该十七路在经过几次战阵后,实力受挫,于1932年秋冬归并到郑桂林的四十八路,缩编为四十八路第三十五旅,邢九鼎任副旅长。1933年2月17日,邢九鼎被叛军包围壮烈牺牲。

自1932年1月到1933年4月,在一年零三个月的短时间内,第四十八路义勇军在郑桂林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大小战阵百余次,毙伤俘敌4000余名,击落日机9架,毁敌坦克10辆,缴获敌军用物资无数。其中较著名的战斗有:范山(凡山,今矾石山村)绥中之役;梨树沟门之役;据守四方台;鏖战永安堡;鲍庄子之役;激战条石沟;红庙子之役;小胡口突围;马家营战斗;高岭站之役;大王庙战斗;前卫之役;延马沟八面御敌;总攻兴绥;激战九门口等等。“天狗(郑桂林)咬,蜂子(邓云风)蜇,座山雕(刘怍山)打的恶,杨麻子(杨振忠)不用说。”这首民谣即是民众对四十八路义勇军将领的最好褒奖,也是对绥中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最高肯定。

1933年3月,由于“东北抗日救国会”被下令解散,第四十八路义勇军失去后援,加之山海关失守,义勇军后路被截断,不得不向关里撤退。部队由花户庄、立根台,进大毛山口。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寇堵截和国民党何柱国部队多次袭击和改编,兵员大大减少。7月,郑桂林率部在马厂起义,奔张家口投奔冯玉祥部队。是时,冯玉祥被国民政府解职下野,郑随即投奔吉鸿昌、方振武部队。11月9日,郑桂林在天津被北平蒋孝先宪兵第三团逮捕,20日被国民党当局以“反蒋”、“图谋不轨”等罪名杀害,时年44岁。

战功卓著的郑桂林和他领导的绥中第四十八路义勇军(含十三路军)的抗日救国斗争就这样被终结了。

虽然绥中地区义勇军只战斗了一年有余,但是义勇军将士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消灭了绥中地区日寇的有生力量,狠狠打击了日寇侵华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伟大英雄气概。这支由游散官兵、普通农民、绿林好汉、知识分子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这支关外第一县不屈的战神,替代了国民党正规军,成为日军恐惧的对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悲壮地奏响了绥中地区民众自发抗战的序曲,乃至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永垂青史的战斗诗篇。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