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日寇骑兵第27联队被消灭(1)
根据关东军交给的向山海关、热河方向警戒的任务,20师团即令依田旅团的骑兵第27联队进驻锦西,具体任务是向50公里外的热河、山海关方向进行警戒,扫荡这一地区的抗日部队。
当时的锦西县城,是在女儿河边的辽家屯(钢家屯),现在位于铁路线上的锦西县城,当时称为连山镇,在其附近的海面,被称为连山湾。
骑兵第27联队是属驻**咸镜北道罗南市的第19师团。该联队原即驻于罗南,这次至东北被配属给38旅团。19师团的步兵第38旅团被配上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之后,即成为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旅团,但番号不变,仅在前面冠以“混成”二字。日军的习惯做法,除了“独立混成旅团”之外,其它的混成旅团,通常在单独完成作战任务后,即返回原师团的序列,而配属的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也归回原建制,“混成”二字也随即取消。
由于骑兵机动性很强,乘马作战时,其前后左右的位置变化很快。为了在战场上能及时掌握和指挥这样驰骋力很强的部队,各国共同的作法是减少层次,缩小编制(与步兵相比)。1个骑兵团(日军的联队)通常是直接指挥4至6个骑兵连(日军的中队),裁去骑兵营这一级指挥层次,在人数上,各连在100乘骑左右。
日军对骑兵的编制分两种,即步兵师团所属的骑兵联队和骑兵旅团所属的骑兵联队。属步兵师团的,每联队仅编两个骑兵中队,每中队马步枪123支,重机枪两挺。属于骑兵旅团的,每联队为4个骑兵中队,各中队马步枪119支,轻机枪两挺,一个重机枪中队,辖两个小队,共有重机枪4挺。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直到1945年投降,其骑兵仅有第1、2、3、4共4个骑兵旅团,依次属于步兵的近卫、第1、8、3师团。“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加强海拉尔方向大草原上的对苏戒备,成立了骑兵集团,以指挥轮流至该地区的骑兵旅团。
直到1932年春,日军的部队还是处于简编状态。古贺傅太郎的骑兵联队也是同样,仅辖有1个骑兵中队,连同副官、军医、兽医及供应军官在内,总共才有约80人而已。
骑兵第29联队长古贺傅太郎中佐,对我国东北一些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日俄战争期间,他曾化装成平民混入沈阳城侦察,结果被俄军捕获。但由于他情况熟悉,关系较多,最后竟得以逃出。
这次古贺率其全部约80人的骑兵联队于1月5日从锦州出发,晚间在途中宿营,第二天中午到达锦西(江家屯)时,受到曾在日本留学的锦西县长张国栋等汉奸们的欢迎。之后,联队即驻于县教育局的院内。
随后,20师团辎重部队向锦西运送物资的松尾秀治少尉又率其人员26名和73联队石野中中尉的一个小队,也到达了锦西。到1月7日,锦西城内约有日军130人。
锦西县公安局长苑凤台根据掌握的日军进城的情况,即与附近的张恩远、刘春山、刘存启等民团首领研究如何消灭这批为数不多的敌人。当时各县的公安局长,大部为现役的中级军官,他们掌握着本县的**队和管理民间的个人枪支,如果县长不是军人出身,有事时,地方的民团亦归其指挥。
与此同时,锦西县西五会的民团首领周五桂、刘国璋等人也在研究如何歼灭这股日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