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东北抗日义勇军著名将领和英烈
一、马占山
1、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马占山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满族(一说汉族【3】),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早年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代理**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2年2月诈降日军,4月通电反正,任黑龙江救国军总司令,重创日军。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6月返回上海。1936年参与**、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
早年生活
马占山祖籍河北丰润,嘉庆年间,其祖父马万龙因逃荒闯关东。1885年,马占山生于奉天怀德(今吉林省公主岭市)【2】。他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起,就给姜家崴子屯大地主姜顺牧马,骑术精湛。
1903年12月,因被姜顺诬告盗马,愤而离家出走,在哈拉巴喇山落草为寇。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马占山率领同伙接受怀德县衙的收编,成为地方游击队,负责维持地方社会秩序。马占山任哨官,驻守怀德县城。
1908年,游击队被提督张勋划归清政府直属的正规部队,移驻昌图,在追击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
投靠奉军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
1913年,吴俊升部改编为民国**骑兵第二旅,马占山被任为三团三连少校连长。
1916年,日本**支持下的蒙古巴布扎布由海拉尔南下,企图在东北建立满蒙帝国,马占山随吴俊升受张作霖命令派兵**有功,晋升为营长。两年后,随督军吴俊升到黑龙江赴任,擢升为团长,驻防海伦。
1925年,提升为东北陆军骑兵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命驻守河南新乡。战争结束后,回防东北。11月,爆发郭松龄倒戈事件,马占山在新民县白旗堡击败郭军,并活捉郭松龄夫妇。因对郭作战有功,于次年提升为骑兵十七师师长,不久被提升为骑兵第二军军长。
1930年,**宣布东北易帜后,被派往黑河,担任警备司令,统辖沿江10余县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