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91师奉令开抵河南省尉氏县整编待命,此间91师因兵额不足被缩编为乙种师,辖两个旅,每旅两个团,仅13000余人,划归汤恩伯指挥,91师遂调往开封防守黄河南岸。
1938年7月,九十一师划为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在武汉会战中,官兵浴血厮杀,伤亡殆半。参加武汉会战外围战之万家岭地区阻击战。是役91师损员近万人,除伤病员所剩不足2000人,冯占海从东北带出来的袍泽手足和老部下大部壮烈殉国,其中,得力战将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将军不幸阵亡,冯占海受打击甚大。后痛惜部队减员,更因汤恩伯飞扬跋扈,岐视旁系而心灰意冷,于是率亲信副官二人出走,潜入广西、香港等地,以经商为业脱离了军旅。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冯占海在1950年当选为北京市西四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出任西四区房屋修缮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经宁武和龙云介绍加入民革,并当选民革**团结委员。
1954年,吉林省**栗又文在宁武的陪同下来到我家,栗**说:“奉周**指示,代表吉林**、政府和人民,前来邀请冯将军回吉林工作。”冯占海当即欣然应允。
1955年4月21日,*****任命冯占海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随后,他又当选为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父亲是民革吉林**创始人之一,任副主任委员。
1962年夏,冯占海患食道癌。8月末,病情进一步恶化时,他叮嘱家人:“我的身后事,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许提任何要求。”
1963年9月14日晚8时36分,父冯占海与世长辞,享年**岁。当晚,张文海副**对我们在场的子女讲:“你们的父亲是三节人士。第一节,抗日时期,他举旗抗日;第二节,抗战胜利后,他拒绝打内战;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为国工作。这样的重要历史人士,在东北地区已经很少了,冯将军过早地离世,是个很大的遗憾。”
16日上午,张文海副**到长春市同志街9号家中,传达了省领导关于冯占海墓地的安置意见,讲:“鉴于冯将军在吉林的重要历史影响,省领导的意见,把冯将军的墓安置在吉林市北山,征求一下你们家属意见。”家属遵照父亲生前的叮嘱表示同意。
18日上午,在省人民委员会礼堂举行省市公祭大会,于克副**主祭,张文海副**致悼词。会后当天,由省体委金秘书长陪同家属,将冯占海骨灰送往吉林市北山安葬。
“**”初,冯占海的墓被毁,骨灰连同大理石骨灰盒一并失踪。
1984年5月,省体委遵照****部的批示,在原墓址按“**”前原样修复冯占海墓。由于冯占海骨灰失踪多年,无法寻觅,修复的墓实为衣冠冢。
2010年3月,民革吉林**提出了重修冯占海将军墓的建议,并把这项工作列入民革**年度十件大事之一。2010年10月,我们家属与吉林市政府协商达成共识:把冯占海将军墓从原址迁至北山公园内烈士陵园前山坡处,由市政府署名重新修建。冯占海将军新墓,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居高俯视松花江,全部用石料修建,庄严肃穆。在前往墓地的甬道入口处,民革吉林市委制作了一面精致的不锈钢指示牌,上刻:“抗日英雄冯占海将军墓地。”
2011年4月22日上午,**吉林市委、市政府为冯占海将军举行新墓落成仪式。副市长杨金顺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宣读了缅怀祭文。祭文中说:“纵观冯占海将军一生,其忠贞的爱国情怀,崇高的民族气节,不屈的抗争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已成为吉林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建将军墓,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人无不称颂……愿将军威名与日月同辉,愿将军业绩永垂青史。”冯将军现葬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西侧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