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携娇妻爱子共赴刑场的抗日英豪
在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岁月里,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死得悲壮豪迈、死得其所,其中抗日英雄王凤阁视死如归,与娇妻爱子共赴刑场,壮烈牺牲的情景,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
王凤阁,1895年生于吉林通化,幼年随父读书,少年立志,上中学时便喜欢“人生岁月去如梭,莫忽略,切莫忽略,吾侪责任多。拔剑起舞歌慷慨,豪气壮山河”这类词曲。成年后性格豪爽,文武兼修,善交朋友,乐以金钱助人,以拳脚惩恶,在乡里渐有声望。
1923年,王凤阁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后来,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初,在通化以东山区拉起一支号称万人的队伍,被推为司令,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不久,所部编为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在金川、辉南、柳河、磐石一带打击敌人。
1933年2月,转移到红土崖、大罗圈沟一带,修建要塞多处,设置后勤部门。此后,他以此为根据地,与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相互配合,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有奇袭通化东江沿三分所、突击金丁二亩地、果松川空垒破敌、十三道沟大捷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此间,敌人在屡次“讨伐”无效的情况下,曾将其岳母全家逮捕,强令写信劝降。王凤阁见信后将信撕得粉碎,声言:“就是把我母亲和妻子捕去,也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我的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友之,给日本当汉奸者杀之戮之!”
1937年春,敌人出动重兵,在通化、临江、辑安交界的老虎顶子将其部队围住。2月25日,在与敌血战一昼夜后,王凤阁因臂折腿断,全身多处负伤,被敌人俘获。此间,杨靖宇得到了王凤阁被围的消息,随即带兵前来救援,但因这时浑江已化冻,无法渡江而被阻隔。
敌人将王凤阁带到通化后,软硬兼施,企图逼他“归顺”,但他与被关在一起的妻子和年仅4岁的孩子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就连孩子在看到敌人送来的饼干糖果时都会高喊:“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1937年4月1日,敌人将他架上汽车,押赴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刑场。路上,他不断地向路边人群高喊:“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铲除伪满洲!”
抵达刑场后,鬼子兵要架他下车,但王凤阁用力把他们甩开,昂首挺胸地走向刑场。日本人事先挖了两个坑,让王凤阁跪在一个坑边,王坚决不跪,他高声对日本鬼子说:“我活着没向你们下跪,死了也要站着做鬼。”刽子手无奈,只好将他按坐在地,用战刀将其砍杀,随后把头颅装入一木匣,准备拿到各县示众。接着日寇又从另一辆车上把王凤阁的妻子和孩子押下来,看到丈夫已经就义,王凤阁的妻子此刻早已没有了恐惧,她抱起孩子让他撒了最后一泡尿,稳步走向土坑。鬼子指着第二个坑让她下去,但她却抱着孩子跳进丈夫殉难的坑里说:“我们活着一处做人,死了一处做鬼。你们杀吧!”
话音刚落,惨无人性的敌人便向她和孩子连开数枪,母子二人应声倒在坑里。
1983年4月,通化市人民政府在玉皇山上为王凤阁将军树立了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