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张永兴与闻汉章受上级组织派遣前往苏联远东地区情报部进行特工培训。1934年学成归国两人被派往齐齐哈尔,秘密组建共产国际驻当地的情报站,开始了短暂而辉煌的反法西斯情报工作生涯。
张永兴归国后,化名“张惠民”,首先以经商为名盘下了谷川洋行,后将全家从北平搬来齐齐哈尔,安顿好家人和情报组骨干后,他潜返回苏联远东地区,通过巧妙伪装将电台带回齐齐哈尔并布置在家中。
张永兴以齐齐哈尔为基地成立了“**夫”情报组,任情报组党支部**,闻汉章、许志岚任委员。该情报组短期内就发展到30多人,活动范围涵盖了从海拉尔到泰来、洮南、白城子等北满广大区域,并在瑷珲县三道沟设立了往返苏联的秘密交通站。
1935年,张永兴胞弟张克兴从苏联学习情报技术学成归来,在张永兴领导下从事情报站收发报工作。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获取关东军“东方马奇诺防线”情报
日本关东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以后,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北进战略”一时甚嚣尘上。1932年,关东军拟定了《对苏攻势作战计划》,在东自吉林省龙春,西至海拉尔和阿尔山的长达5000公里的中苏边境地带修筑了约1700公里的要塞群,作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和防御苏联进攻的永久性工事。
这一要塞群被后世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经营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非日本人不许进入要塞若干距离之内;参与要塞核心工事修筑的中国人事后一律杀死;火车、飞机原则上不得经过要塞附近地区或空域,一旦经过则必须拉下窗帘;车内或机上乘客不得窥看要塞,一经发现抓入宪兵队。
针对日伪当局严密的防范,没有佐尔格和袁殊等特工高层情报关系的张永兴“**夫”情报组采取了巧妙的情报收集策略,见微知著收效颇丰。
其一:“圈地情报”。张永兴情报组以谷川洋行开展业务的名义在关东军兵营、仓库、机场、车站、武器弹药库等军事设施附近选址开办旅馆、烟草行、养鸡场等商行,情报员以商行职工身份作掩护观察附近场所内的日伪军活动情况,在公开活动下暗中记录分析日军机场飞机机型架次火力和日军铁路运力等情报。
其二:“渗透情报”。情报组根据共产国际指令指派部分情报员以为日军提供维修或垃圾运输服务的名义出入日军军营,与日军官兵拉关系,趁机从垃圾场或焚烧场捡拾记载日军军事信息的碎纸屑或从库房偷拍文件。
其三:“移动情报”。张永兴安排两名情报员以《民生晚报》记者身份为掩护,借采访之名在北满地区“游山玩水”,伺机搜集各地日伪军事情报。
张永兴情报组的上述情报收集方式均是公开途径,信息量大而庞杂,经分析汇总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日军的军事部署。
1934年—1936年涉及日军在齐齐哈尔地区及“东方马奇诺防线”要塞区域部队的数量、番号、布防与调动、装备设施、后勤以及交通医疗设施的大量情报由张永兴情报组发出,经苏联远东军区转往莫斯科或延安,对中苏军民调整兵力部署加强对日战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采用公开渠道收集分析情报是日本从甲午战争前开始对华常用的谍报手段,张永兴情报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大超出了日本特务机关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