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勇军英烈夏云杰(1)
夏云杰(1903—1936),山东沂水人。1926年3月,夏云杰因家乡军阀混战,连年灾荒,背井离乡逃荒到关东,辗转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1931年9月**满洲**特派员冯仲云来汤原巡视工作,经冯仲云介绍,夏云杰参加了中国**。1932年10月10日,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军汤原反日游击队建立。夏云杰在建立这支抗日武装过程中,四处奔波,筹集枪支、弹药、给养。1933年8月2日,**汤原中心县委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夏云阶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夏云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创始人,曾先后担任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是汤原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夏云杰,活动于松花江两岸,被日寇视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生平
夏云杰(1903—1936)别名夏云阶,1903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金厂村
一个贫农家里。少年时代,读了四年私塾后他停学务农。
1926年3月,因不堪忍受军阀混战和连年荒灾造成的痛苦,夏云杰携带妻女闯关东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寻找生活出路。
1927年10月,全家迁到太平川落户,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金河金矿做临时工。【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年轻的夏云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在中国满洲**领导冯仲云的培养、帮助下,他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于1932年11月加入中国**。
1933年8月,夏云杰担任**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他召集分散在汤原各地的反日游击队,向他们传达、讲解党的反日统一战线,并派党员宋灜洲、张文藻联合义勇军队伍,建立起东北民众联合义勇军,下辖三个大队共550人。
1934年8月,中国满洲**调夏云杰到哈尔滨参加短期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正式任命夏云杰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10月,夏云杰从哈尔滨回到汤原,宣布汤原反日游击队改名为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戴鸿宾为总队长,李仁根为参谋长,下辖四个队,全体队员150余名。
1935年7月,夏云杰、戴鸿宾率队进入太平川,在农民自卫队的帮助下先后处置了八名进犯太平川的日军和特务,并拔掉了太平川警察署、反动地主乔玉柱大院和耿子修大院三颗“钉子”,至此,从格节河至石场沟的敌人据点全部被摧毁,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已发展成为震撼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一支抗日劲旅。
1936年1月30日,夏云杰在汤原县温家屯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成立,夏云杰为军长,下辖四个团。之后,夏云杰领导六军全体指挥员,以汤原为抗日根据地,出没于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驰骋于辽阔的三江平原,展开了英勇的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