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苗可秀抗日生涯的分镜头
人物档案
【中文名】苗可秀,字而农
【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
【性别】男
【职业】东北民众自卫军**议少年铁血军总司令
【所处时代】抗战时期
【主要成就】在北大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办了军官学校,任教育长,训练自卫军中下级军官;成立少年铁血军任司令。
【关键词】儒将抗日英雄
少年铁血军烈士
苗可秀是东北大学文学院学生,“九一八”流亡北京大学借读。1932年7月苗可秀在北大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并创办了军官学校,任教育长,训练自卫军中下级军官。1934年春,成立少年铁血团任司令。1935年6月,苗可秀行军中陷入敌人重围负伤,日伪军到处搜捕,后被汉奸密探发现告密,被日军逮捕。敌人用尽拉拢诱惑和以死威胁等手段,苗可秀不为所动。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日寇杀害,时年29岁。
镜头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时间:1931年——1932年
地点:北平(今北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解散。苗可秀和他的老师车向忱等人辗转来到北平,借读于北京大学。在北平期间,苗可秀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同救国会的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了东北学生军,他担任大队长。在此期间,他曾几次冒险到辽宁一带侦察敌情,并组织训练学生军200余人,以备抗敌。他所训练的学生军有百余名被救国会派往东北参加抗日活动。
当苗可秀得知邓铁梅创建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已成为辽东抗敌劲旅时,很受鼓舞,立即返回东北面见邓铁梅。他和邓铁梅两人都是本溪县人,有同乡之谊,此时救国志向相投,通宵长谈,豪气勃发,相见恨晚。
1932年5月,参加完毕业考试后,与苗可秀一道流亡的东北大学同学,多数人不愿再回已被日本霸占的家乡,纷纷在北平或天津谋职。苗可秀却毅然返回东北,加入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苗可秀的到来,使邓铁梅十分兴奋,因为当时在自卫军中,还没有大学生呢!苗可秀被任命为自卫军**议,成了邓铁梅手下的一员大将。自此,踏上了抗日征程。
镜头二:创办军官学校
时间:1932年7月——11月
地点:凤城、岫岩一带
1932年7月,为培训抗日骨干,提高自卫军战斗力,苗可秀向邓铁梅提议组建军官学校,得到邓铁梅赞同。于是自卫军军官学校成立,邓铁梅自任校长,委任苗可秀为教育长,主持日常工作。听说军官学校是由一位大学生主持,许多年轻的学生、教师和农民,争先投考军校。军校共招收了400多名学员,编为一个大队,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苗可秀亲自为学员上政治课。他学识渊博,口才又好,经常讲些祖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抗敌事迹,启发学员树立献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志向。苗可秀很注重培养学员们的实战技能,他经常率领学生大队参加战斗,让学员们在战斗中成长。1932年11月,军官学校的首批学员毕业了,他们有不少人后来成为自卫军和少年铁血军的骨干。
镜头三:成立少年铁血军
时间:1934年春
地点: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