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7、苗可秀的抗战故事(2)?

7、苗可秀的抗战故事(2)?

1935年8月,苗可秀率部在凤城县田家堡子一带活动。一天清晨,哨兵发现村西沟有伪军500余名向田家堡子进犯,铁血军当时议定,为了促使伪军反正,遇到伪军后一般不主动攻击。而是先呼口号、唱歌、加强政治攻势。这次发现伪军后,铁血军先往山后撤退,在山岗向伪军喊话,唱《唤醒伪军歌》。歌词是:想,大家想,伪军未必无心肠。眼光短小,勇气不足,才到这下场。几元薪饷,背祖卖国,丧尽天良。快快唤醒,快快联合,共争荣光……

歌声使伪军整个队伍徘徊不前。但在身着伪军服装的日军淫威下,伪军被迫开枪射击。苗可秀率300余名战士边还击边后退。行抵猞猁沟附近,已把伪军甩掉很远了。刚坐下不久,哨兵匆匆跑来,向苗可秀报告:“南边汽车道上有汽车开来,距此大约10里左右。”苗可秀迅速把兵力配置好,埋伏在两个山头上。不一会儿,满载日伪军的两辆汽车接近射程,苗可秀一声令下:“打!”一刹时弹飞如雨,日伪军纷纷落下车来,血肉横飞,当声死伤20余人。

苗可秀与李小龙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字而农。1906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家境清贫的苗可秀,聪明好学,1926年进入东北大学文学系预科,1928年升入本科。读书期间,苗可秀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大学毕业后,苗可秀谢绝了老师、同学的挽留,毅然返回东北,踏上抗日征程。任东北民众自卫军**议,协助邓铁梅工作。面对日军四次“大讨伐”后的严峻形势,1934年2月苗可秀与赵同等人组建“中国少年铁血军”,并被推举为铁血军总司令。在苗可秀的带领下,少年铁血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纵横驰骋,先后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役的胜利。苗可秀不仅擅长带兵打仗,杀敌救国,而且注重宣传群众,巩固抗日战线。这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在抗日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辽南义勇军杰出领导人。1935年6月12日深夜,苗可秀在战斗中受伤,21日不幸落入敌人魔掌。7月25日,苗可秀被押往凤城南山刑场。在刑场上,苗可秀毫无畏惧,昂首而立,怒视敌寇,为国捐躯,年仅29岁。

“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我们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牺牲。”这是抗日民族英雄苗可秀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好友的临终赠言。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充斥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至今让人感到由衷的钦佩

被捕后赢得日本人的敬佩

满族人苗可秀是九一八事变后,在辽东三角地带举旗抗日的领袖,其事迹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闻名全国和世界一些国家,著名的四幕话剧《凤凰城》就是讴歌苗可秀的英雄事迹的。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1000余名学生流亡北平。苗可秀作为代表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北平的学生联合会的东北民众赴南京的请愿团,苗可秀作为代表负责人之一。在寄希望于政府当局已成为泡影后,组织了东北学生军,任学生军大队长而赴辽宁安东地区。1932年3月,苗可秀被邓铁梅委任为东北民众自卫军**议,辅佐邓铁梅参赞军务。

日伪军为了消灭这支抗日力量,加大了对东北民众自卫军的“讨伐”力度,所以,从1934年春开始,东北民众自卫军开始分散游击,部队化整为零。并邀请赵同、赵伟、白君实、刘壮飞等人在岫岩县南三道虎岭的山坡上召开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抗日团体——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为总司令,赵同为参谋长。铁血军以原来的别动队为基础,又吸收一批邓铁梅部的义勇军里的中、小学生,成立三个大队,十二个分队,一个警卫队。其宗旨是“用黑铁赤血精神,采全民之革命手段,收复东北”。因为参加铁血军的都是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爱国少年,因而战斗力较强,同时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到1934年末已经发展到300余人。1935年2月15日,苗可秀率领300人行军到猞猁沟(红旗镇境内)稍事休息时,发现伪满洲国军分乘5辆汽车共300多人来犯,立即下令做好伏击准备。经过战斗后,共缴获步枪50支、手枪4支、轻机关枪1挺、重手提式机枪1挺。

1935年2月5日,苗可秀派所部一小队,乔装市民潜入凤城,并亲率200余名铁血军战士猛攻县城,里应外合,迅速地攻入城内,逮捕了日寇、汉奸多名,将其财产没收,然后退出凤城,沿途散发传单号召人民抗日救国。1935年3月,敌人聚集近6000人的兵力,扑向岫岩一带。苗可秀率领铁血军避开敌人的主力,沿岫岩、盖平、海城交界一带的山区迂回活动。4月21日下午,队伍来到岫岩北部的汤沟村。苗可秀顾不上行军的劳累,到村里小学召集群众开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不久,日伪军骑兵200人闯进汤沟村,苗可秀早已转移。见村内没有义勇军,敌人便就地在两个地主大院里宿营。苗可秀得到情报后,半夜率领铁血军悄悄进入汤沟开始进攻,击毙了日军指挥官,缴获了大批武器。

1935年6月13日晚,苗可秀率部由凤城渡大洋河向岫岩方向移动至羊角沟。被村中汉奸告密,日伪军深夜赶至,与苗可秀发生战斗。在撤退途中,苗可秀臀部被炮弹炸伤。为了不拖累部队,他让战友们先撤,自己和几个负伤战士在山林中养伤。苗可秀的伤势日渐严重,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一位医生,但没有药,医生也没有办法,最后医生答应可以帮助进城买点药。不幸的是,这位医生被敌人逮捕,后经不住严刑拷打,说出了苗可秀的藏身地。日伪随即开始大规模搜捕。几位受伤的战士抬着苗可秀迅速转移,但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

苗可秀被捕后,被敌人押解到凤城,关在车站日本警察署的地下室里。敌人企图诱降苗可秀,都被苗可秀凛然回绝。苗可秀的民族气节感动了日本翻译官前山。他不止一次地向苗可秀表达敬佩之意,还私下对苗可秀说,应抓紧时间给家人朋友写信,如果信任的话,他愿意代为传递。前山果不食言,先后代为转邮了两封书信,其中一封是写给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王卓然、卢广绩、阎宝航、车向忱等负责人的,另一封是写给同窗好友张亚轩、宋忱(宋黎)的。在信中给儿子起名“苗抗生”,勉励儿子继承父亲遗志,为抗日而战斗终生,还拜托老师收养不知流亡何处的妻儿。他嘱咐同志,为抗战到底“当益努力”,并托他们为他“在西山购置一卧牛之地,为余营一衣冠冢”,并说:“凡国有可庆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同年7月25日,苗可秀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