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回忆义勇军抗日烈士李春润(7)
十八、向三角地带转移
双十节的前几天,日寇关东军动员服部高波等军团大批精锐日军配合伪奉天第一军管区司令于芷山部的靖安游击队,携带优势的各种重武器,沿沈海铁路的抚顺、南杂木、清原,海龙和安奉路的本溪等地分南、北、**三路大举进攻东边各路自卫军。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企图把自卫军各个击破,一举摧毁各县根据地。敌人的快速部队已经深入到南杂木、北旺淸一带,大规模围攻,严重地威胁着我们。想截击,已来不及;要防守,更是困难。伪满《北京时报》大同元年十月中旬对这次战役有过如下的报道:“**地区服部各团,分为数纵队北山城子迤西之沈海路沿线主要都是一齐前进,到处击破匪团,已进击向阳镇,四道沟,新宾县,此方面之兵首为李春润部,已有九日以来向新宾方面逐渐撤退……”
“服务部口团之力……于十五日早晨由老城附近出发分为数纵队,向新宾前进,发现匪贼六百人……至午后二时许,击毙匪团,该匪团李春润所率之骑兵队受多大损失,向通化败退,匪方遗弃尸体颇多。”
李春润指挥队伍在永陵、木奇和北旺淸等处分兵迎敌,但都阻止不了敌人的前进,情势危急万分!这时,桓仁、通化和柳河都被打得溃不成军,自顾不暇,怎么能支援别人呢?这就使我军更陷入孤立了。我们的部队除了向凤城南进的几营卫队之外,剩下的只是后来参加的那些杂牌军队。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不得不暂时被迫从木奇向西转移。这时,队伍渐渐集合不起来了,仅有少数卫队不到三百人,到南夹河被日伪军围住。我许多女宣传队员战死在苏子河里,宣传队代队长刘桂珍英勇牺牲。
李春润指挥卫队连续三次打退敌人的猛扑,也压不住密集的火力。后来他和几个机枪射手在后面掩护,才把眷属抢救出来,但是,十几辆装给养、弹药、行李和重要文件的大车,全被敌人劫走了。敌人还是不肯放松他们的追击,紧紧跟在李春润的后面。他带少数骑兵,穿山越岭,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经过抚順、本溪、宽甸,终于到达凤城,找到留在那里的部队,与李子荣、陶景文、谢志芳和李**等会合。
李春润回到久别的故乡,他从大李家堡子西河沿经过,看见他父亲生前一手修建的那几间旧草房,只剩下一片破房框。据说,是在1932年李子荣袭击红旗时,被日寇放火烧毁的。
日寇把凤城、安东、岫岩一带叫“三角地带”,这是李子荣、邓铁梅的抗日根据地。当然也是敌人攻击目标。李春網为了保持抗战力量,把部队化整为零,在凤城、安东(丹东,下同)边镜打游击战。自卫军副司令部领导的部队遭受严重打击后,以前在新宾、清原和抚顺方面活动的有的被打散,有的投降,有的藏起武器,潜伏待机;也有的被营长马锦坡领导到长白山加入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
李春润自举义以来,动机纯正,意志坚决,与日伪军转战数月,胜利了不骄傲,失敗了不灰心。他从新宾退到凤凰城还想重整旗鼓再打回去。他在凤城、安东开展游击活动,精神百倍,带着队伍爬山越岭,不怕风吹雨打,忍受寒冷和饥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宿营时,他常常给大家讲故亊,说笑话,什么也不愁,对抗旗前途充满着乐观情绪。
十九、坚持抗战
李春润自举义以来,动机纯正,意志坚决,与日伪军转战数月,胜利了不骄傲,失敗了不灰心。他从新宾退到凤凰城还想重整旗鼓再打回去。他在凤城、安东开展游击活动,精神百倍,带着队伍爬山越岭,不怕风吹雨打,忍受寒冷和饥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宿营时,他常常给大家讲故亊,说笑话,什么也不愁,对抗旗前途充满着乐观情绪。他一贯相信东北军迟早一定能打回东北,后方那些抗日团体也会大力支援自卫军。他想到北平看看,再继续干下去,为打日本,他情愿流尽最后一滴血。十二月初李春润把队伍交给李子荣,冒着凛烈的西北风护送七十多岁的老母,领着老婆、孩子带几个随从副官乘渔船横渡黄海去北平。冬季的海风刮的厉害,小船随着波浪忽上忽下,一家人被颠簸的坐卧不安。天黑以后,船也迷失方向,跟在轮船后面才靠上岸。岛上的渔民殷勤地接待了他们。风息了,才驶进渤海湾,经塘沽到达目的地。
我们在北平见了面,都住在东城西下洼子北锣鼓巷。春节前我编写一本“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抗日实录”分送给各有关单位及各图书馆。
李春润的抗日亊迹早已传播到后方,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及东北义勇军后援会都大力支持我们的活动。救国会拨款六千元,由王绍伯携款回前方慰问部队,王绍伯拐款潜逃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时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在北平作寓公,他不想东山再起,继续抗日,总司令部的组织已不存在了。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任命李春润为东北义勇军辽东总指挥。
李春润坚持要抗战,受到北平各方面的支持。北平军委分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及东北义勇军后援会拨给一大批军用物资,计有迫击炮五门、掷弹筒六个、轻重机枪十余挺、盒子枪二十余支、湖北造步枪二百多支、各种子弹万余发,还有手榴弹、黄色炸药、无线电收发报机及皮棉大衣、丝绵背心等多件。春节前后,留在新宾、清原、抚顺和凤城的自卫军领导人王彤轩、刘克俭、李海峰等陆续到达北平,与李春润取联系,他们都想再回东北,坚持抗日。
总指挥部第一批派回东北的地下工作同志有赵亚东、郑殿相和马效先。他们预定到新宾找到那些潜伏起来的同志。1933年阴历正月,李春润在办事处召开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了再起的军事计划,派张斗南为代理参谋长,秦洪修、齐洪治、戴贵成、马瑞春、姚立志等为参谋。关德裕为总指挥部秘书长,杨庆贤为新宾县长,崔荣轩为通信队长,孙耀祖为旅长,赵玉林为营长,同时委派了副官等多名。
这次会议决定先派孙耀祖、张斗南、杨庆贤等二十余人回新宾、淸原、凤城等地集合队伍准备再起。在锣鼓巷为孙觐庭等设宴饯行。他们一致表示回到东北,在李总指挥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斗争,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绝不妥协。
第二天,孙觐庭等严密地藏好总指挥部发给的证件,经由山海关和大连返回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