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鹏振烈士“九一八”打响了辽西抗战第一枪(2)
7月上旬,小雨濛濛。日本关东军第十六旅团长川原劲部队150多名与彰武、法库伪警察大队200余人,还有满载军用物资的大车十余辆,途径彰武。高鹏振得知后,立即率铁骑埋伏于新秋一带公路旁。日军进入伏击圈时,高鹏振一声令下,救国军枪弹齐发,敌人措手不及,激战两小时,敌遗尸40余具,仓惶退走。救国军铁骑乘势冲杀,生俘敌黑日中尉等七人。战后,高鹏振挥笔做诗一首:
阳关大道我逢敌,偷袭川原于辽西;
辽彰康法人落落,新秋杀敌雨凄凄。
孰知土匪能降侮,哪知百姓也杀敌;
保卫家乡当义勇,轻骑纵马战辽西。
8月上旬,汉奸张海鹏纠集彰、法等县伪警察队,分四路围攻救国军。高鹏振带领轻骑驰骋、穿插于康平、新民、黑山县境敌人之间。8月下旬,高鹏振得知敌人正在策划更大规模的围攻,救国军继续留在新、黑、康、法一带活动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遂决定率部向北镇县医巫闾山转移。与活动于该地的义勇军第十二路张海涛部联合作战。
8月26日,他率救国军500人首先由黑山县挺进到新民县后姚堡一带,向伪第六区警察分队发起攻击,战斗相当激烈。伪新民县公署闻讯后即向日军报告说:“此股匪,势甚大,有攻镇陷城之举”,同时又命令该县伪警各局派兵援助后姚堡。在敌兵未到之前,高鹏振又率部进入辽中县境。9月8日,救国军分别开进新民县第四区前后毛家岗子、大莲岗下、杏花坨子等村,并声言进攻台安县城,致使日伪当局调兵遣将加强对台安县城的防守。这时活动在新民县第三区的救国军也声称,高鹏振要率部攻打新民县城。伪公署又急调各地自卫团进城防守,使高部得以从容补充粮秣。9月22日,高鹏振率300余人转回新民县第6区,佯攻黑山县城。日伪当局又急忙调动各地自卫团加强对黑山县城的防守。这时,高鹏振突然挥师北上,进入阜新县境内。正当日伪当局手忙脚乱之际,高鹏振又突然拨马,开进医巫闾山。
1个月内,救国军在辽西与敌周旋,搅得日伪惊恐不宁。日伪《阜新大观》记载,“查大同元年(即1932年)左右在阜新县境的匪情,第一是老梯子,有八百人,……很是跋扈。”这足以表明高鹏振所领导的救国军给敌人造成的威胁。
9月末,高鹏振率骑兵600余人进入北镇县境。该县警务局长单长柏带步、骑警察300余人及小炮队把守在小百屯附近。当救国军各路骑兵到达该地时,双方发生激战。由于救国军仓促应战,又不熟悉地形地势,官兵伤亡甚重。高鹏振急派人向张海涛求援,张立即带骑兵两连和步兵、决死队千余人来援。张部从敌人两侧及正面发起进攻,救国军居中配合,遂将伪警队歼灭。据日伪档案记载:在单长柏指挥警察队与救国军激战之际“有刀匪千余名袭来”“卒以寡不敌众,致单局长阵亡,贾中队长负伤”。敌人惊呼:“刻下匪势甚炽,北镇县城有动摇之状态”。它透露了义军这次联合作战给敌人打击是何等沉重。
战斗结束后,义勇军第十二路司令于汇川委任高鹏振为该路骑兵支队司令。
10月中旬,日本关东军从沈阳调来森泽师团千余人,汽车50多辆、坦克、装甲车20余辆,并纠集北镇、义县、阜新三县伪军数千人,在飞机、装甲车的配合下,向医巫闾山发起猛烈进攻。义勇军奋起还击,终因众寡悬殊,张海涛、高鹏振相继率部突围,退往义县境内。此役高部人马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北镇一战失利后,日军气焰嚣张,乘胜“追剿”,死死盯住高部不放,从北镇追到彰武、康平、法库、通辽等地。鉴于当时形势,队伍化整为零活动,部分进入热河省境,高鹏振继续留在辽西同日军作战。
1934年以后,日伪统治更为残酷,转战在辽西的高鹏振部义军的处境更加艰难。但是,决心与东北父老共存亡的高鹏振及所部将士,仍以坚强的精神与敌斗争。
是年12月19日,高鹏振指挥了阜新县范家窝堡战斗,将日、伪当局颇为得意的鹰犬伪彰武县警察大队长击毙。对这次战役,伪《大同报》有如下报道:
“匪首老梯子、‘此来生’等率枪马整齐,久经绿林之悍匪数十名,窜扰于黑山、新民间,警察队屡战屡北,不堪束手,故将本县素有威名,善能击扑之房大队副电调往剿。”“房队副视贼如疽,岂肯令其逍遥网外?乃尾追转战数昼夜,匪军已插翅难飞。1月19日,在阜新县三区范家窝堡,决一死战,两军对垒,烟火弥漫,杀声震地,怒气凌天,房大队副……终以明暗悬殊故,未克直抵黄龙,匪弹飞来,将星殒矣。”
1935年7月1日,高鹏振所部义军300余名在北镇县青堆子与日伪“讨伐队”遭遇,敌人从东西两侧向高部夹击,敌众我寡,义军抱定必死决心,以一当十,同敌人血战,终于冲出重围向四方濠方向转移。是役高部损失惨重,但仍以小股骑、步兵不时袭击日、伪据点和军事设施,继续在彰武、阜新、黑山、新民等地坚持武装抗日斗争。
1937年5月初,高鹏振率十余人的队伍转战于彰武、阜新之间。在阜新境内陷于日伪“讨伐队”包围,在突围中有几名战士阵亡,高鹏振右臂受伤,最后只带七八人转移到彰武县太平山好友刘永安家养伤。高鹏振除留下“双胜”一人在身边照顾外,其余人则分散潜伏,以待时机。
刘永安请来医生袁凤来为高治伤,经过不长时间治疗,伤势大有好转。为了高鹏振的安全和治疗方便,袁凤来请高鹏振到他家居住。以后虽几经转换住址,日、伪当局还是侦知到高鹏振在阜新、彰武两县接壤处养伤。因此,敌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高鹏振。在金钱诱惑下,双胜渐生歹念。
6月下旬的一天,双胜对高说:“住在这里不妥,外面风声很紧,我领你再到一个地方去”。他们从赵俊来家里出来,走到十里堡附近,双胜向高鹏振举起了枪……一代爱国志士,没有倒在抗日杀敌的疆场,却丧在了暗箭之下。
高鹏振率领东北国民救国军,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以独特的战斗形式——铁骑兵,驰骋、转战在辽西各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表现了中华民族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高鹏振——“老梯子”这响亮的名字威震辽西,惊破了日伪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