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耿继周血战朝阳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战场上有一个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耿司令”。“耿司令”名叫耿继周,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国难当头之际,他抛弃东北军上校职务回乡组建义勇军,拉扯起一万多人的抗日队伍。耿继周智勇双全、不畏强敌,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不退缩,曾指挥所部一度攻占被日军侵占的沈阳,其抗日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耿继周的戎马生涯可以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他担任奉军少校炮兵营长时已进入不惑之年,其早年的人生“转型”也很耐人寻味。
辛亥革命后,继周于1913年应募入伍,驻防新民。1921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三期炮科,翌年结业后在步兵第七旅任炮兵排长,不久改任教导队队长。由于他平时训练勤勉,治军严格,身先士卒,受到时任旅长汤玉麟的重视,接连被提升为炮兵连长,营长。耿继周工诗词,擅书画,被誉为军中儒将。1927年,汤玉麟调往热河,耿一亦随往,后任汤部上校炮兵总监。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热河,继周痛心疾首。他对汤玉麟的逃跑行为极为不满,痛斥新老军阀多年来“争利争权,勇于私战,不惜生灵涂炭,壮士流血,当兹外侮来侵,国破家亡之秋,反置若罔闻”,真是“无心肝已极”为民族义愤所激,年近50的耿继周向汤玉麟提出请愿“舍弃上校差职”,“愿回东北收容旧部,编练民众,组织义勇军游击日寇”,“以尽国民天职”。得汤允许后,继周即急急返回辽宁,很快组织起一支义勇军队伍。
1932年9月下旬,日军命令其第八师团长西义一,迅速部署兵力,对我“朝阳寺(今北票上园)以南的锦(州)北(票)铁路”范围内的抗日义勇军实行大规模的“讨伐”,耿继周率义勇军英勇还击,由于械弹两亏,战斗颇为艰苦。10月初,日军在九关台门(北票上园境内)将义勇军包围,义勇军与日军激战数日,后分散突围。
1932年秋,耿继周退至热河后被汤玉麟收编为保安第三旅旅长,旅下辖两个团,每团500人左右,共千余人。经过整编,补充了枪械弹药,“实力均称雄厚,器械亦甚精良”稍事整休之后,于1933年初奉命调往朝阳寺,于热河步兵107旅共同担任朝阳县至朝阳寺之间的防务。
朝阳寺地处热河省东北的北票境内,距北票市区45公里,是敌我当时的交界地带。朝阳寺以南有羊山,与北票境内之南岭成平行线,地势险要。因辽宁锦州——朝阳寺——北票铁路是热河境内唯一的一条铁路,因此,成为日军进犯热河的头一个重点目标。锦州沦陷后,日军多次试图从此地深入,攻破我朝阳防线,进取热河省会承德,只是碍于义勇军的强烈反抗和他们自身准备尚不充分未能实行。1932年7月,日军以所谓“石本事件”为借口,派兵占领了朝阳寺车站。
耿继周部进驻朝阳寺后便积极布置兵力,准备夺回朝阳寺车站。1月21日,耿继周亲自率领步骑兵千余人向朝阳寺车站发起了进攻。时值严冬,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勇猛冲锋,敌日军200人,伪满洲国军六,七百人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建筑物顽抗,血战竟夜,终于在翌日拂晓时分夺回了该车站,残敌向东逃去。是役,“歼敌70余名,俘伪满军12名,截留机关车一列,获军需品甚多。我军伤亡官兵仅10余名”。
1933年1月25日晚,这是耿继周举义后在战场上度过的第二个除夕之夜。这一天,他驻在朝阳寺防次,夜不能寐,走出营房,仰望星空,思绪综横,遂写下古体诗三首,题名为《除夕感怀》,诗中写道;
倭敌入寇两经年,愧我初衷志未完。年届五旬神已弱,身先倡导唤英贤。
国难未纾家毁尽,何日收功奏凯旋?两度悲伤除夕夜,一同待旦枕戈眠。
庙堂有策终须误,当道无心赖国联。铁血头颅疆场碎,谁将只手挽狂澜?
一息既存决奋斗,岂乐闻达共后援。……
写罢,余兴未尽,又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