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北风”张海天传奇(1)
现实里的东北土匪,的确不乏穷凶极恶之人,但也有不少“义匪”。东北的抗日名将很多,多数出身于土匪,“九一八”事变以后,这些土匪各自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一部分当了汉奸,多数选择了抗日,“老北风”就是选择了抗日道路的一个有名的土匪头子。
老北风张海天是中国第一个扯起抗日大旗的人,他率领的这支队伍成为中国第一支率先抗日的队伍,仅仅是日本侵华后的第五天,老北风便在盘锦这块土地上给了日本人一个重创。
“炮头”实际就是土匪中带兵打仗的神枪手,他的枪法,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炮头在表演自己的枪法时,往往是在墙上插根秫秸,然后离百步远打枪,打上了,往后挪,挪到一里地远了,还是打得上。另外就是打飞禽,天上飞过鸟,要点射而下,并且说打鸟头便不打鸟脖。打小家雀,一枪出去,打碎了不行,要留下完整的尸体。“炮头”又分为“正炮头”、“副炮头”。
1928年,张海天离开“老头票”匪帮,第二年他又参加了纪兴玉的“西胜”匪伙,仍当“炮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辽宁全境,横行肆虐,残害中国百姓。国难家仇面前,东北许多土匪打起抗日的大旗,对日本鬼子展开了抵抗。张海天也决心拼死抗击。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其实有人说,“老北风”这个报号含意深远。“北风”本是麻将术语,为本庄的上家,本庄能否吃上牌,全看北风位置上的人出牌如何,北风是可以控制本庄的。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张海天取报号“老北风”,正是取麻将牌的北风克本庄之意,暗含一定要克敌制胜、打败日本侵略者之意(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抗日英雄本名张海天,又名张贺年,报号(绰号)”老北风“。1880年生,原海城县高力房村九台子人。祖籍在山东,清末逃荒来东北,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11岁给地主放猪。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因他虽无文化,但天资聪颖、胆大心细、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颇孚众望,被推为头目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放弃战匪生涯,走上抗日救国道路。日本人在蚕食东北的同时,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用以“以华治华”,川岛方子等认为,收编地方土匪才是成立“自卫军”的出路,汉奸凌印清成了收编土匪的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物。1931年10月,“老北风”率领二千多部下投靠凌印清,被日本人的枪支弹药全副武装起来。11月中旬,“老北风”率领部队包围了凌印清驻地,俘虏了驻地里的全部日伪军,一时名声大振。12月下旬,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主力占领辽河一带的田庄台和大洼,“老北风”与项青山率领三千余人猛攻田庄台,击毙日军五十余人,伤敌一百余人。随后,“老北风”率部追击日军到大洼车站,杀了个三进三出,日军败退营口。这是土匪部队与日本正规军正面作战的胜利,其影响可想而知。
在国内史料研究中,关于“老北风”最有影响的事件当属“波利事件”,不过,这个事件的传说成分比较重。1932年9月,“老北风”派人去营口绑架了两个英国人,其中一个是住在南满通商口岸营口的一位英国医生的18岁的女儿廷科·波利(国人文章里说是一个大商人的儿子)。英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迫使日伪政府派员与“老北风”谈判,“老北风”提出以步枪一千支、子弹十五万发、手枪五百支、轻重机枪各二十挺的代价交换人质。经过多次交涉,日军答应了“老北风”的条件,用上述武器换回了人质。
得了日本人的武器再去打日本人,这个事件成了“老北风”足智多谋的例证,而英国学者贝思飞对这一事件却有另外的说法。贝思飞在《民国时期的土匪》一书中谈到了这个事件,没有提及“老北风”和此事件的关系,对交换条件有着另外的说法,“匪帮要求日本人交纳100万元赎金,外加枪支弹药,接着它又提出,如果‘日本鬼子’在一周内撤出东北,它将无条件地释放人质。”而人质事件的解决却是一个叫小日向白朗的日本人出面的结果。小日向白朗是个日本浪人,隐瞒身份后也成了南满一个很有影响的土匪头子,中文名字尚旭东,绰号“小白龙”,“在发生‘波利事件’的时候,他已经秘密地完全控制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老北风”在对日作战中打过不少胜仗,凡小股日伪军听说“老北风”来袭,均心惊胆寒,仓皇逃窜,有的伪军干脆阵前哗变,投靠义军。1932年5月,“老北风”被任命为东北抗日军区第二军区第三路司令长官。以后,“老北风”数次受伤并回北平疗伤,曾受到**的关照,1939年5月2日,“老北风”在贫病交加中逝于北平。
有根据其抗日事迹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老北风》,又名《义勇义勇》。
“老北风”张海天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的第五天,在辽宁省盘山县,绿林好汉张海天、项青山、蔡宝山和盖中华便扯起了抗日的大旗,组织起第一支抗日武装,向日本**打响了第一枪。从此在辽河岸畔茫茫芦苇荡中,凌河滩地密密青纱帐里,与敌周旋,痛击倭寇汉奸,英勇地捍卫着民族尊严,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