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唐聚五的抗战故事(1)
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爆发,日军随即占领了沈阳及安奉、南满铁路沿线各城镇。事态发生时,时任辽宁省边防军第一团副团长的唐聚五,直接冒险潜赴北平,当面请示**。**委任唐聚五为步兵第一团团长,并嘱其收整旧部,等待时机,守住东边一隅。
东边道地处辽宁东部地区,包括现属辽宁省的桓仁、新宾及现属吉林省的通化、柳河等约20个县市,地域辽阔,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唐聚五受命后,立即返回收整各部,又陆续联络各地爱国人士及群众武装,秘密筹划抗日。
1932年,日本关东军拼凑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宣告成立。唐聚五义愤填膺,召集所联络的各路抗日首领在桓仁秘密集会,商讨起义事宜。会议决定成立辽宁民众救国会,作为抗日的领导组织机构,推举唐聚五、黄宇宙、王育文、张宗周,郭景珊无人为救国会**,同时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以唐聚五为总司令,将各路抗日武装编成18路军及5个大队。
1932年4月,国联调查团抵达东北,声称要调查满洲国是否出于民族自决,以为解决中日纠纷之根据。为使国联调查团亲耳听到东北人民抗日呼声,辽宁民众自卫军于4月21日在桓仁县师范学校隆重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唐聚五宣誓就职,一时间辽宁民众自卫军集聚起6万余人的庞大队伍。自卫军誓师抗日消息传开后,日伪当局及其震惊,立即派兵向通化、新宾等自卫区域,进行所谓“东边道第一次大讨伐”。驻防通化第十六路军司令孙秀岩部奋起抵抗,于5月3日重创日伪军,不仅保住了通化更使驻通化日本**乖乖撤走。与此同时李春润部也一举光复了新宾。随后柳河、宽甸等县城也相继被自卫军攻克。
1932年6月以后,自卫军在辽东大地上主动出击,破铁路、炸桥梁,伏击日军,共发动百余起战役,收复县城十余座,歼灭大批日伪军,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同时队伍壮大到10余万人。至1932年8月,东边地区除安东和凤城为日伪军所占外,其余各县均在自卫军势力范围内。
1932年8月中旬,经请示北平原东北军政当局同意,决定在通化暂设辽宁**,公推唐聚五为代理省**。10月15日唐聚五被**正式委任辽宁****兼自卫军总司令。日军将唐聚五视为眼中钉,自1932年10月起,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政府对东边道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大讨伐”,共6万余人配备飞机、坦克合围式进攻自卫军。自卫军顽强抵抗,然而因弹药匮乏、后济无援而伤亡惨重。为避免更大牺牲,唐聚五下令各路军向热河撤退。到达热河后自卫军受到南京国民政府歧视,被编成一个团,大批老弱伤残士兵被一脚踢开。唐聚五悲愤至极,辞去军职,化名王哲民,加入了北平地下党组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唐聚五再次请缨重返前线。国民政府委任其为东北游击队司令,然而却未拨给唐聚五一兵一卒,北上后受到**的帮助,在3个月时间里,唐聚五拉起一支7000余人的武装,与八路军并肩作战。
用鲜血书写了“杀敌讨逆,救国爱民”八字对联
自9。18日军侵占东北之后,东北大地上涌现了众多的抗日民族英雄,像杨靖宇、周保中、徐鼐霖等,抛头颅洒热血,书写着悲壮的民族史诗。
在国民党中,也有着这样的一位英雄,高举抗日大旗,在得知**“不抵抗”的命令后,与**当面拍桌子表示抗议。他就是唐聚五。
唐聚五18岁时就投入了军旅生涯,唐聚五所在旅的旅长就是**,**很是欣赏这位有志有勇的士兵,安排他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位。毕业后担任东北道镇守使署一团团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