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3、本溪满族自治县人物邓铁梅(2)

3、本溪满族自治县人物邓铁梅(2)

3、本溪满族自治县人物邓铁梅(2)

为了坚持长期抗战,1932年,邓铁梅接受了**南满团**邹大鹏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建议,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整顿部队。在组织建设上,司令部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等八大处,成立器械、被服、印刷等工厂,保证部队军需供应。此外,邓铁梅还注重军队宣传工作,抽调文化基础比较好的11名队员,组成专职宣传队,通过张贴标语,编歌曲、画漫画、讲战绩等形式扩大抗日宣传,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为巩固革命胜利果实,邓铁梅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禁止粮食外流,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缴获了50多万公斤敌伪的官盐,掌握了盐滩,没收了逃亡地主大量财产。印发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流通券。”所有这些措施,对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整体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思想建设方面,他为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个别违犯群众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律给予严励惩处。有一次,发现自卫军队员孟广志到老乡家索要二两大烟土,家里没有,逼其进城买。邓铁梅知道后,立即派稽查队将孟抓来,召开了军民大会,当众讲明孟的0事实,给予严惩。

每逢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是派稽查队前去老乡家了解是否有违犯纪律的。若有发现,必须回去向老乡当面检讨错误。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他向干部战士们说:“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1932年夏,二道河一带闹粮荒,有很多乡亲已经断炊。在这危急关头,邓铁梅从龙王庙调出5万多公斤粮食运往灾区,解救了灾民的危难。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同年夏,邓铁梅因事来到游击区一个村子,不料与伪军遭遇。在这危急关头,有一名中年农**动出来护送他出村。当他们走到村头时,遇上伪军的岗哨进行盘问,那位农民机智沉着地说:“这是我表哥,住在前堡,我送送他。”就这样,邓铁梅才安全脱险。

邓铁梅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怕死就不能抗日。”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不怕死,不爱钱。”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同年5月,本溪抗日自卫军黄拱宸率抗日武装加入邓铁梅抗日队伍。这时邓铁梅直接指挥的部队已达16000多人。部队改编为18个团(包括警卫团、骑兵团、炮兵团)以及第一、第八、第十九3个支队和一个大刀队。任命黄拱宸为左参赞,派参谋长李兆麟为驻北平代表,负责抗日救国会方面的联系。并在尖山窑、三清观、河里寨、龙王庙、黄土坎等地建立了游击据点

日蒋《塘沽协定》签定以后,日军加紧对辽东三角地区民众自卫军的围剿和讨伐。日军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长板津直纯纠集日伪军进行3次大讨伐。实行“三光政策”和“集家并屯,”给自卫军作战带来一定的困难,作战环境十分艰苦。

1932年春,日伪军疯狂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民众自卫军一部约600余人被敌人包围在凤城县西部的老平顶山上。空中有敌机,地上有重兵围困。但自卫军全体指战员下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四昼夜。最后绝大部分战士由于敌众我寡和冻饿而壮烈牺牲,只有少部分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邓铁梅率领着这支抗日队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得日寇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日本**者将邓铁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深知要消灭民众自卫军,首先必须降服邓铁梅。于是,便利用邓铁梅昔日好友及旧部多次来信劝降,以高官厚禄进行引诱,但都遭到邓铁梅的拒绝。最后敌人提出与邓铁梅“谈判。”邓铁梅考虑民众自卫军自成立以来,艰苦抗战一年多,需要有个时间休整一下,补充装备,筹集给养,以利再战。便与其他领导人商议,决定将计就计,和敌人周旋一两个回合。他在一次干部秘密会议上说:“让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喘口气,搞点—弹药,然后咱们就来一个打渔带杀家。”经过大家详细讨论,决定派出以苗可秀为首的代表团到奉天(今沈阳)与日军“谈判。”但日方无意“谈判,”借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并说在这不能谈,必须到新京(今长春)去谈。苗可秀提出:你方提出的条件,我无权回答,要解决问题,你方可派代表与我到我们司令部去谈判。于是,日方派出6人前来凤城沙里寨。事后,邓铁梅下令将日方代表全部处决,以表示他抗日的决心。”

1933年4月15日至1934年初,日伪军先后对抗日自卫军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讨伐,自卫军改变战术,灵活应战,待机消灭敌人,并取得局部胜利,由于长期坚持抗战,加上给养不足,操劳过度。1934年5月下旬,邓铁梅因病到岫岩县头道干沟小蔡家沟张家堡张文燮家中养病。不料,在30日深夜,**沈延辅带领6个特务闯进张家,将邓铁梅抓走,由伪军护押到凤城,又秘密押到奉天警备司令部军法处,以后送进伪陆军监狱。一天,一个日本搜查队长来到邓铁梅的囚室。神态傲慢地向邓铁梅问话,邓铁梅坐在桌旁,低头练字,毫不客气地说:“今天我不舒服,不愿意多说话。”这个日本军官无奈,只好改用谦恭的口气问长问短。邓铁梅只冷冷地与他说了几句。日本军官临走时,递过自己的折扇虚伪地请邓铁梅题字留念。邓铁梅接过折扇,略加思考,便挥笔写下了:“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这一气势磅暗的诗句,使这个日本军官看后恼羞成怒,墨迹未干便溜了出去。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遭到破产,于是便对邓铁梅的肉体进行摧残,企图动摇他的抗日意志。邓铁梅对来探监的亲友一再表示:“我白纸不能划黑道,粉墙不能沾黑点,我决不会投降。事到如今,我活着将与草木同休,死了可与古人并存。我宁愿死,决不贪生。”表现了抗联斗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934年9月27日晚,关押邓铁梅的伪陆军监狱,从狱吏到门岗,全部换成了全付武装的日本军人。9月28日早五点,时年43岁的抗日将领邓铁梅被日本侵略者秘密杀害。中国共产**对邓铁梅的抗日救国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在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把邓铁梅烈士称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35年11月,**南满**把以邓铁梅旧部为基础组建的一支队伍命名为“铁梅支队。”邓铁梅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之后,天津《大公报》登载了《悼念邓铁梅》一诗。

凤城县人民政府早在建国初就以邓铁梅的名字命名了街道。1987年9月,本溪县人民为永远纪念和缅怀邓铁梅的抗日功绩,在山城子乡修建了邓铁梅纪念碑。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