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5、谈抗日英烈邓铁梅(2)

5、谈抗日英烈邓铁梅(2)

5、谈抗日英烈邓铁梅(2)

从1932年春季开始,邓铁梅率部队向日伪频繁出击,曾先后收缴了庄河、大孤山维持会的部分武器。同年5月,还派部队智取了卡巴岭三义庙,将庙内伪骑警的一个队包围缴械,缴获军马70匹、大枪60支和一些其他战利品。

三义庙战斗胜利后,民众自卫军就在卡巴岭上设关卡,挖战壕,修工事,构筑三角抗区的东大门。当时城内日伪军不敢越雷池一步,卡巴岭以西完全成了抗日自卫军的天下。

抗日自卫军的发展,使敌人惊恐万状。日军将伪军李寿山部调往大孤山、龙王庙,讨伐抗日自卫军,伪军司令部设在龙王庙街。李寿山部队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老百姓恨之入骨。邓铁梅决心突袭龙王庙,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汉奸。龙王庙是一个有1000多户的大镇。镇内有商户120余家,是凤城南部、岫岩东部、安东西部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镇子周围有外壕,还有铁丝围墙,敌人防守十分坚固。邓铁梅调动队伍,于7月1日凌晨1时发起攻击,以大刀队为先导,突破北门,冲入镇内,自卫军战士迅速占领各处隘口,以重火力击毁几个碉堡,攻进街巷。日伪军这时正在熟睡之际,有的来不及穿衣,赤身逃窜;有的在渡河逃跑时被淹死。伪军司令李寿山、副司令张宗援随乱军窜出镇外,逃往大孤山。这次战斗打死日伪军100多名,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这次战斗之后,东北民众自卫军遂将司令部移往龙王庙镇,并占领了附近的黄土坎,与伪军李寿山部隔大洋河相对峙。从1932年春季到8月间,邓部义勇军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达百余次之多,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遂改编为6个旅20个团。到1932年8、9月间,部队总员达15万人以上,成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活跃在安东、凤城、岫岩、庄河等境内几百里的宽广地域,并联合抗日义勇军刘景文、李春润等部,不断打击日军。这一带成了辽东著名的抗战区。

面对邓铁梅领导的民众自卫军的发展壮大,敌伪十分恐慌,于是便改变了手法,采取了军事“进剿”与招抚诱降相结合的两手政策。1932年8月,日伪当局让凤城县伪县长康济出面,利用其与邓铁梅旧相识的关系,派人给邓铁梅送了一封劝降信。邓铁梅与苗可秀研究后,决定将计就计,以争取一定时间休整与补充部队,便派**议苗可秀、参谋处长王者兴为代表,先后赴凤城、奉天与日军招抚代表“谈判”。苗、王二人与日伪调旋,敌方讨价还价,招抚心切,我则以假乱真,虚与委蛇,谈判多日僵持不下。最后苗可秀以请示邓司令为由,从奉天脱身返回抗区。此时敌人出于政治需要,造谣说邓铁梅接受了“招抚”,并通过报纸、广播大肆宣传。对此,邓铁梅与苗可秀决计以事实戳穿敌人的阴谋。于是,他们将日本参事官友田俊章等6人从凤城县诱至自卫军控制区的刁窝堡处决,向全国人民表明了抗日到底的决心。

日伪在“招抚”阴谋失败后,调动大批兵力向三角抗区的几个据点疯狂进攻。9月末,伪军李寿山率千余人攻占了民众自卫军的重要据点黄土坎。为了坚持长期抗战,该地必须收复。邓铁梅遂派苗可秀率部队于10月下旬的一个深夜突然发起进攻,激战至次日清晨,敌人溃逃。黄土坎收复之后,军心大振,于是又计议攻打李寿山的老巢大孤山。

1932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邓铁梅率部千余人,刘景文率部800余人包围了大孤山。大孤山镇有城壕方圆20多华里,壕内水深没人,外壕有铁丝网围墙。李寿山伪军3个团共1500余人驻守镇内,防御工事坚固,义勇军多次强攻未成。但镇内敌人也无法冲出镇外,一直围困28天,镇内粮草不济,人吃豆饼,马吃白菜。伪营长赵书怡带领4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试图从南二道沟大板桥冲出镇外,在民众自卫军强大火力阻击下,伪军赵营长毙命,“敢死队”大部被打死。11月下旬,日军天野部队从岫岩赶来解围,民众自卫军撤出战斗。围攻大孤山战斗打死伪军200余人。

12月中旬,日军调集重兵对三角抗区实行规模空前的大“讨伐”。参加这次大“讨伐”的有多门第二师团、坂本第六师团各一部及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驻连山关)、第三大队(驻大石桥)的部分兵力,加上伪军共1万余人。12月13日开始,向以龙王庙、尖山窑为中心的游击据点包围过来。由于敌人兵力过于强大而集中,加之民众自卫军又缺乏对付大规模“讨伐”的战斗经验,一开始即采取了分头迎击、处处设防的办法,结果分散了兵力,龙王庙、尖山窑等许多据点相继失守。邓铁梅率部北移,在马道沟附近与苗可秀率领的学生大队会合,整顿了队伍,制定了退敌计划。当时敌人主力在文家街、红花岭、尖山窑一线。文家街在哨子河以北,是通往尖山窑的要道,邓部决定先攻击文家街,然后反攻尖山窑。黄昏时,战斗打响了,自卫军首先抢占制高点,以轻重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大刀队和另一部自卫军向村内进攻。一夜激战,自卫军发起多次冲锋,攻入村内,日军遗弃50多具尸体和大量军需物资后,向何家堡子、尖山窑方向狼狈逃窜。邓铁梅决定一鼓作气克复尖山窑。12月底,他亲自到阵地督战,苗可秀率学生大队冲锋,自卫军战士奋勇向前。激战至第二日拂晓,敌人弹药补充困难,放弃尖山窑向白旗堡撤走。自此尖山窑又回到民众自卫军手中。文家街、尖山窑两次战斗之后,日伪军开始撤退,义勇军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大“讨伐”。

1933年4月15日,敌人开始了第二次大“讨伐”,兵力更加集中,分多路向自卫军猛扑,所到之处修据点,建公路,实行保甲连坐法,把自卫军挤压在龙王庙以北,白旗堡以南地区。随后敌人逐渐收缩兵力,民众自卫军不断遭到伤亡,最后撤至白旗堡以北的老平顶山上固守,部队损失严重,有战斗力的部队只剩下一千多人。民众自卫军的几个游击据点又为日寇占领,少数部队只能在老平顶山、南尖山、帽盔山一带的密林里坚持斗争。

在困境中,邓铁梅总结作战失利的教训,加强军事训练,锐意整顿部队。同年6月,部队利用山林树木逐渐繁茂、青纱帐形成的有利时机,加紧练兵。经过一段整顿,部队人数又有发展。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