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四任日军头目下场如何?一人炸死,两人被残
1932年1月28日,日本**武装进攻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当时,日军曾先后四次调兵遣将,妄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占上海,但在中国军队的奋勇反击下,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日寇的进攻。短短二十多天内,迫使日军三次更换前线统帅。
“一二八淞沪抗战”激励了全国军民,后方官兵纷纷请战杀敌,但是因为蒋介石决定见好就收,拒绝再次增兵。终因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离。全军上下“擐甲哀鸣,泪尽以血”。
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没多久,到了4月29日这一天,正是日本天长节,庆祝日本昭和天皇的生日。日军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庆祝大会和**典礼。参加此次侵略战争的日军前后四任头目。除第一任头目盐泽幸一回国外,其它三任头目都到场,并相继发表演说,洋洋得意地夸他们的侵沪“胜利”。
上海各界人民和各国侨民十分愤怒,当即有一**爱国人士尹奉吉,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弹投掷**台,轰隆一声,野村吉三郎司令炸瞎了一只眼睛,变成了独眼龙;植田谦吉师团长报销了一只脚,成了跛子。而侵沪日军总同令白川义则大将当场被炸死,驻华公使重光葵重伤,其它伤亡者甚众。这就是民国时期著名“虹口公园爆炸案”。
其他三位日军头目后来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任头目盐泽幸一回国后担任军事参议官,在1943年得病死去;第二任头目野村吉三郎于1933年晋升海军大将,实现了他作为海军军人的巅峰。1937年退役后,出任驻美国大使。日本投降后,逃脱庭审处罚。后来受松下幸之助邀请担任胜利公司战后第一任社长,19**年病死。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担任日军进攻主力的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1934年任日本驻**军司令,晋升大将。1935年任军事参议官。1936年调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大使。1939年因诺门罕战役失败去职。在1962年去世!
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86年,中国也早已洗去积贫积弱的标签,回望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对于那些为反抗外敌侵略而逝去的英雄们,唯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3、一二八淞沪抗战,黑帮大亨杜月笙爱国情怀爆发
1931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老大**听从蒋介石“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政策,致使东北沦陷,生灵涂炭。
面对日本**的野蛮行径,上海社会各界组织了各种爱国运动。作为上海流氓大亨的杜月笙也卷进了这股爱国运动的洪流当中。以他为首,建立了“上海抗日救国会”,因此这个救国会拥有了上海青帮的各路徒子徒孙的力量和以陆京士、朱学范领导的上海各界工会组织的力量,“救国会”的实力不容小觑。
为了抵制日本,杜月笙建议抵制日货,支持民族实业。他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各种势力招募群众,在各个重要地点建立“检查所”和“保管所”来查禁日货。这些保管所和检查所的主要执行人员大部分就是杜月笙在三教九流中的各路徒子徒孙。平时这些人都是百姓厌恶的黑帮分子,但是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一下就成了爱国热血青年。
虽然救国会有的成员行为莽撞,但是因为也是爱国的行为,却也是得到了上海各界的大加赞赏。在抗日救国会的严格控制下,中国商店没有了日货,日本商店不得不关门歇业。抵制也算见到了成效。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像驻守闸北的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熬过了一夜的炮火,杜月笙决定召集上海各界名流及工商界领袖在抗日救国会的基础上再成立一个“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并请《申报》老板担任会长,以此表示这个组织属于广大群众而不是某一个派系。十九路军的英勇作战,感染了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捐款捐物捐药,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往“抗敌后援会”送。后来杜月笙又亲自带着各种物资,包括大米、罐头、纱布、绷带等战争急需物品到蔡庭锴的司令部慰问。因为有广大人们的支援,十九路军将欠了九个月的军饷也发了下去,这也给将士们鼓舞了士气。
后来上海市工商总会成立了战地服务团,杜月笙的得意门生还担任第一团的团长,他们为前线送弹药、医疗用品、运送伤员,很多团员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这些在“四一二政变”中充当蒋介石打手,残害过汪寿华的黑恶势力,在民族危难时刻,从保卫国家的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
日本军队为了包抄十九路军,悄悄的从法租界进入,想通过夹击的方式来围剿十九路军。杜月笙的门徒遍布三教九流,很快就得知了这个信息,然后马上将这个消息报告给蔡庭锴,十九路军得知情报之后立刻做出了部署。杜月笙随后找到租界当局,质问日本人借到法租界的事,迫于压力,法方决定召集各方开会解决问题,面对日本人的妄加指控,杜月笙大为光火的说道“你们日本人尽管近来,外国朋友也一个不要走!我杜某人要在两个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死在这里!”,这句话由于晴天霹雳,杜月笙可不是空口白牙乱说话,他的实力遍布各地,只要他一声令下肯定有亡命徒给他卖命的。后来,日本迫于外国的压力没有再从租界借道。
后来日本不断的增兵,中国军队不到五万且装备又差,面对日本九万人装备精良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在此时,蒋介石却还在忙于江西“剿共”,拒绝继续增兵,中国军队不得已退守嘉定、太仓一线,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妥协,并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
虽然战败,但是杜月笙等人为国积极奔走还是值得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