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12、一二八抗战杂谈(1)

12、一二八抗战杂谈(1)

12、一二八抗战杂谈(1)

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索:巧借爱国情绪的“日僧案”

“九一八”事变后,三友实业社生产总厂的工人们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了三友抗日义勇军,多达400余人参加,陈万运亲任大队长,队员自费做了军装,天天在上班前操练。义勇军还在厂门口高墙上贴了一幅巨型宣传画,标题是“一定要收复东北三省”,画的是一个义勇军战士,拿着长枪对准日本兵。

“三友社毛巾厂隔壁就是日商东华毛巾,厂内驻有日本海军陆战队,设有瞭望台。日本人每天都能看到三友社毛巾厂的行动,恨得牙痒痒,从此视三友社毛巾厂为眼中钉。”陈立芳说。

据史料记载,1932年1月18日下午,日本僧人天崎启升等五人打着“修行”的幌子,在马玉山路(今双阳路)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前敲鼓击钟,还向厂内投掷石块。其行迹引起厂内义勇军注意,义勇军成员跟踪其后。天崎启升等人见状逃窜,逃到赵家宅附近时,遭到工人的拦截盘查。

此时,由日军特务长官田中隆吉和女间谍川岛芳子事先雇佣的打手,化装成工人模样混入义勇军之中,对日僧用石块猛砸猛打,造成一死二伤,并将责任嫁祸于三友实业社工人身上。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日僧事件”。

第三天凌晨,日本宪兵大尉重藤千春带领日本浪人团体“日本青年同志会”60余人袭击了三友实业社,纵火焚毁厂房6间、棉纱数百包,损坏织布机24台,还打死前来的工部局华捕1人,打伤2人。

战后,田中隆吉在自供状中称,他知道三友实业社是“非常共产主义的、排日的,是排日的根据地”,于是就让和他很“亲近的女子”川岛芳子,去“巧妙地利用这个公司的名义来杀死日莲宗的化缘和尚”,借机“搞出点名堂来”。

1932年1月28日晚11时30分,日军发动了战争,第二天即占领了三友实业社。“日僧事件”成为“一·二八”事件的直接导火线。

蒋光鼐打响了正规军抗日第一枪

蒋光鼐简介

如果你走在78年前的上海街头,你一定会去买蒋光鼐牌香烟,因为那是抗日爱国的象征。你还可以看到四处悬挂的蒋光鼐肖像,这是画家蒋兆于1932年在“淞沪抗战”前线为他绘制的油画。当年,那幅油画被印刷成数万张,沿街张贴。

在这张画像的背面印着蒋光鼐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大战开始,他与第19军军长蔡廷锴暨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力保疆土,誓死为国,鏖战月余,杀敌无算,造成“甲午”以来抗暴却敌之第一页光荣历史,举世无不知其人焉。

蒋建国说:“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从这幅画像上得来的,挂在父亲书房的墙上。他身着戎装,领章上有三蒋建国给父亲创作的《蒋光鼐颗星,面容清瘦,表情严肃,嘴唇上将军像》

边的短髭更增加了几分威严。每当我从这幅画像前面走过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那两只眼睛都在盯着我,画活了。”

蒋建国,蒋光鼐次子、北京市蒋建国政协原副秘书长,2010年6月8日,曹海鹏摄蒋光鼐:“违令”抗日一代名将蒋光鼐去世43周年忌日,他早早等候在北京中山公园的会客室里。一头白发的蒋建国先生,指着黑色衬衫说,“今天是我父亲的忌日,所以我穿着黑色衣服来了。”

蒋光鼐,第19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

“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

1932年1月28日夜里,突然传来的枪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火光照耀了夜晚的天空。子夜时分,日军兵分5路从闸北突然向驻守上海的19路军阵地发动袭击。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战争爆发前不到两个星期,当时任驻守淞沪的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洞察到了日军的侵略动向,于是提前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和动员。

1月23日,蒋光鼐召开19路军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讨论了一切必要的应战措施,包括准备军粮物资、部署兵力、发动动员,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并且下达了至关重要的一项密令:“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正是这种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为后来在战役中有效打击日寇奠定了基础。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