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战成名:十九路军为什么这么能打?
“一二八淞沪抗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宪兵第6团官兵共计牺牲4400余人、近万人负伤,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相对于几十万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四个月丢掉东北三省的悲催局面,十九路军一战成名,屡挫强敌,使国人刚刚从“九一八”事变的悲愤中又振作起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
5月28日,国民政府在苏州公共体育场举行“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孔祥熙、李济深、蔡廷锴、张治中等出席致祭,主祭官为居正,军民近十万人参加公祭,再一次极大地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抗战信心。
《亮剑》中的李云龙就说过:“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一个部队的气质是由首任军事主官决定的。
因此,十九路军敢打能打,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支部队创建者留下的血性基因。
【1】瞧瞧十九路军的出身:根正苗红!
第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这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支能够由自己掌握的军队,邓铿担任第一任师长。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太了解邓铿使什么人啦,但如果去到广州,却能到处看到邓铿的印记。
人们一谈起孙中山的基本革命部队就说到粤军,一说起粤军就说到第一师,而粤军第一师是由邓铿创建的,邓铿在粤军第一师有着无比的人望。
在当时,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手,文有朱执信、廖仲恺,武有邓仲元。
邓铿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陈济棠、陈诚、薛岳、**、叶挺、罗卓英、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黄琪翔、**、余汉谋、李汉魂、戴戟、钱大钧等一大批国共双方、**地方、嫡系杂牌的著名将领,均出自其门下,大家可以看看邓铿在国军中的分量。
1922年3月21日晚7时,邓铿在广九车站被暗杀,临终前却叹息一声“好人难做”,年仅36岁———————给后人留下了无尽遗憾和不解之谜!
但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如果邓铿不死,就根本没有蒋介石的戏份了!
【2】瞧瞧十九路军的履历:敢作敢为!
北伐前夕,粤军第一师改变为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员廖乾吾为党代表;其中,陈铭枢为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为属下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使第四军获得了北伐“铁军”的称号;第四军第十师随后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由叶挺担任代军长,下辖第10师、第24师(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扩编)、第26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