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23、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不知道的“一 二八”抗战(3)

23、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不知道的“一 二八”抗战(3)

23、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不知道的“一二八”抗战(3)

从这段日记看,蒋介石之所以对东北问题采取不抵抗政策,是受他理解的所谓“忍辱负重”观影响,并自认为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他认为仓促应战,只有自取败亡。

由于蒋介石出于专制和自负,不相信民众,没有把自己的这番打算与国民沟通,引起世人不解自在料中。反过来,蒋介石也为不被理解而深感苦闷,他在1932年3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自沪战以来,民众与十九路军皆受反动派恶劣宣传,以余为误国之人,故各报不载余之言行,今日始见记载。是乃千虚难逃一实乎。”

为此,蒋介石对黄炎培的态度也很矛盾。黄炎培主编的《生活》周刊在1932年3月点名批评蒋介石“满口自命为国效死的死在哪里?不但自己不曾死,对于援军尚且多方捣鬼,阴阳怪气”。《生活》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抗日一直持批评立场。蒋介石对此不禁大光其火,还写进了7月12日的日记:“晚见《申报》,将余之原稿改恶错乱,反动派之捣乱,犹方兴未艾也,不加严厉处置,何以征服反动。乃下令先在三省禁寄《申报》,王(江浙口音,黄王误读——作者注)炎培、陈炳和之**应彻底惩治也。”不过,蒋最终没有对黄炎培下手,想必他也认同黄的坚决抗战态度。

蒋介石确有“攘外必先安内”的考虑。蒋企图先剿灭红军,稳定内政,再对付日军。国民党军参谋次长黄慕松曾解释,蒋介石的决策是“沪战在外交上应视为局部问题,不能扩大;在军事上‘剿赤’部队不能调用。”当时,全国有两百余万各式军队,但“可调之兵”大部分被蒋用来打内战了,以致京畿地区抵御外侮的防务单薄。

此外,抗日的国防也尚未组织好。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没有完备的国防工业,国防设施也未建立起来。1932年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长期性、全国性”的“抗日作战计划”,经过连续两天的会议,决定了划分为4个防卫区和1个预备区的“全国防卫计划”。但该计划仅是一纸空文,无法立即对日军的侵略发生作用。装备也不如人,尽管国民党军在全国部队不少,但除了第87师、88师、**教导总队等有德式装备外,其他部队的装备乏善可陈。面对日军大批航母、坦克、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特别是陆、海、空火力,蒋介石总感到军力不济,总企图争取更多的抗战准备时间。

再次,蒋介石当时过多地寄望于国际联盟,希望通过外交解决上海事变。寄望于国际解决,其实也不失为一个重要思路,传统史书往往痛加批判蒋介石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战争本是外交矛盾白热化的极端表现,因此外交从来就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在上海这座国际性都市,美、英等列强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决不会坐视日本独吞上海。

在“一。二八”抗战期间,美英各国对中国的抗战抱同情、支持态度,驻沪各国武官纷纷前往十九路军表示支持。停战协定的签署、停战的实现,也与“国联”的召开和干预有关。

鲜为人知的是:十九路军并非孤军奋战

谈到“一。二八”抗战历史,当然应对十九路军的功劳大书特书,但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如此大规模的淞沪抗战,除十九路军外,还有其他值得纪念的联合抗战力量。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抗战前半期固然有主要功勋,但若不提其他抗战力量,则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

先说参战的宪兵第6团,本是准备于1月28日与第十九路军87师换防的,孰料换防未成,就遭遇日军突袭。156旅旅长翁照垣对前来换防的宪兵第6团官兵说:日军已经打上门了,请你们枪口对外,一起抗战,补充到阵地薄弱环节。宪兵先遣第1营立即归团长张君嵩指挥,一起参加了闸北的保卫战。由于日军突然袭击,宪兵来不及布防,牺牲不小。

再说鲜为人知的税警团。税警团乍听上去,很容易让人想象为收税的地方部队,其实不然。这个税警团,是当时国军中堪称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直属宋子文的财政部,其人数、装备都优于国民党军的任何陆军部队,每团约5000人。税警团第4团团长即赫赫有名的孙立人,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来在税警团基础上成立第38师,曾两次赴缅作战,打得十分漂亮,名扬四海。宋子文在“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当即决定驻闸北的税警3团和驻南翔的税警2团参战,归第十九路军指挥。由于担心以税警团名义参战会引起八国银行团不满,停止拨给盐余经费,因此特地要求税警团也以十九路军的名义参战。第5军参战后,又将税警团改作第5军第87师独立旅名义参战。税警团因而在“一。二八”抗战期间成了无名英雄,报刊电台自始至终没有报道。作战中,古鼎华的税警2团打得相当勇敢,第一营全营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在3月3日葛隆镇一战中,驻篷阆镇的莫雄率税警团组成的独立旅及时驰援,与几乎弹尽粮绝的87师517团绝地反击,击退日军,避免了十九路军和第5军后撤时被日军切断后路。

最后说说第5军。第5军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此时第5军汇集了第87、88师、**军校教导总队,全系德式装备,是**军中的王牌精锐。投入这样的嫡系精锐部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可见一斑。依照德国顾问的意见,这3个师和教导总队,原本都是国军新式整编的示范性实验部队,不应轻易调上战场。第5军参战后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打得有声有色。第5军宋希濂261旅请缨参战,颇具传奇色彩,值得书写。1月30日下午3时,宋希濂向何应钦当面请缨驰援十九路军,被拒。当晚11时,宋希濂率连以上干部30多人,乘一辆大卡车到何应钦宅,与何当场论争,直至凌晨1点,何应钦被迫同意宋旅等部前往上海参战。当宋希濂在南京尧化门外集合261旅官兵宣布这一消息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军帽被抛到空中去,蹦跳,鼓掌,欢笑……今天看来,这个场面依然动人。宋希濂以“军人报国在今朝”为题,作动员讲话,全旅官兵在“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词上签名后,慨然奔赴战场。参战后,宋希濂率部偷袭日军,立下奇功。

2月18日,日军增援部队抵达上海郊区。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日军阵地时看到,日军飞机每分钟就有一架起飞,轰炸中方阵地。植田自以为胜券在握,于是在飞机和大炮对庙行狂轰滥炸后,派第24混成旅实施中间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术,进攻庙行。88师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日军黔驴技穷之际,继续狂轰滥炸。2月22日晨,在作战最艰难的时刻,蒋光鼐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十九路军和第5军联合发起了对日军第24混成旅的反击战。这一战之惨烈程度,为开战以来所未有。第5军两个师几乎全部参战,几小时内,伤亡官兵总数已达2000人。日军在中国军队的三面夹击下仓皇溃退。据日方资料,此次战斗日军伤亡800多人。中外报纸一致认为这是沪战中我军战绩的最高峰。中国守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而日军声誉则一落千丈。庙行战斗,过去一般认为是十九路军独立反击的结果——应该说,这是十九路军与第5军联手,以第5军为主攻,团结奋战的佳作。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