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兵团的防区是长江南岸的江西和湖北地区,74军隶属第1兵团指挥,这样,薛岳把俞济时从豫东平原又带到了赣北的崇山峻岭【3】。
武汉保卫战从安庆打响了【3】。
1938年6月15日,皖省省会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40天内连陷马垱,彭泽、九江、姑塘,一下子将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3】。
根据日军的进攻态势,薛岳将所部之第4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日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正面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军军长李汉魂率其统辖的粤军两个师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第73军、第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来犯之敌【3】。
1938年7月31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之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3】。
粤军素以骁勇善战、敢于牺牲闻名。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之下,他们前仆后继,接踵而战,但低劣的武器使他们不到2天时间里便伤亡迨尽。薛岳只得将70军换了上去【3】。
70军是一支湖南部队,战斗力较差。眼看70军也支撑不下,金官桥阵地就要被突破的情况下,薛岳给俞济时连拍了两封“AAA”级电报,命令他无论如何1日之内赶赴金官桥,守住70军的阵地【3】。
74军正在德安一线警戒着日军101师团的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况从德安到金官桥有300多里的路程,加上启运装备,全军1万多人,1日之内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能按时赶到【3】。上次兰封之战中74军本是攻打野鸡岗的主力,但最后的主要战功却算在**军的身上,李汉魂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而俞济时只得了次一等的云麾勋章。在俞济时的眼里,这是薛岳他们广东人相互捧场挤兑外省人的表现,我俞济时岂是吃这一套的?凭我与蒋委员长的表舅关系,凭我曾任过委员长的侍卫官的渊源关系,凭我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分量,你薛岳未免太看轻了我俞某人了。揩屁股的事尽让我74军去做,我今天偏偏耍你一耍,看你能把我俞某人怎么样【3】?
这样想来,俞济时便压下薛岳的命令,按兵不发【3】。
70军的右翼阵地已经丢失,薛岳左右等不来74军,气得像激怒的叫驴,直跺双脚。拍电报问74军在何处,俞济时竟推说被敌纠缠,走脱不得【3】。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他给俞济时拍了一封中外战史上恐怕都少有的“奇电”【3】。
俞济时以一副急煞皇帝闲煞太监的样子,满不在乎地跟薛岳玩起文字游戏来“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3】?”
薛岳被噎得半死,黄埔嫡系的骄横他今天算是从骨子里领教到了。看来,奴才还是听主子的,他薛岳要想让74军听令,就不能不搬动蒋委员长了【3】!
他连忙给蒋介石拍电述说了情况。蒋介石见俞济时闹得也实在过分,当即令74军沿德(安)浔(九江)铁路连夜赶赴金官桥阵地,“抗令当以韩向方为鉴!”1938年初,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字向方)对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抗令不遵,最终被蒋介石处死。蒋介石搛出韩复榘的事当然是做给薛岳看的:你看我蒋某人,关键时刻还是会不论亲疏的【3】。
薛岳当然心里也清楚蒋的把戏,但此时他要的是援军,74军能来就行,你逗什么心眼我就顾不了这么多了【3】!
有了蒋介石的“严令”,俞济时极不情愿地赶到了金官桥前线。从此之后,他与薛岳,包括**军的李汉魄等便结下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3】。
当然,一上战场之后,俞济时是不曾儿戏的,74军到底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把70军的残部往后一拉,自己往前几个冲锋,即把金官桥丢失的阵地又给夺了回来【3】!
106师团啃不动74军,南浔线上敌我呈虎视端端的胶着状态。同时,东、西孤岭一线,101师团也被25军、66军粘在那里望“岭”兴叹【3】。这种状态对我有利,它拖住了日军,为保卫武汉赢得了时间,但让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茨如坐针毡,焦躁不安【3】!
失宠内幕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以后,俞济时随蒋去了台湾,1949年8月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仍兼任侍卫长之职,翌年3月任“**府”第二局局长及战略顾问。以俞济时的背景和资历,按照趋势他肯定会成为台湾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俞济时于1951年卸任了侍卫长的职务,次年辞去第二局局长之职,1956年以后,俞济时被排挤出了侍从室,只好去做“**府”国策顾问的冷板凳。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之后,启用新人,有意冷落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以期重整国民党。俞济时辞去侍卫长或许与此有关,但是,这些没能影响到俞济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若深究原因还得从1955年发生的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件说起。
1955年6月初的一个晚上,俞济时在家擦拭自己的枪支,不小心走火,子弹击伤了他的大腿。这件事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会如此大意致使枪支走火?仅仅就这个事件,蒋介石也应该怪他老迈混狂,难堪大任了。然而,偏偏就在第二天出了一个事情。
这天上午,在台湾南部有一场演习,蒋介石准备亲自前往现场校阅。按照惯例,只要是蒋介石参加的任何重要场合,俞济时都要事必躬亲,亲自前往现场督导警卫安全事宜。但俞济时刚刚受了枪伤,自然不便前往。然而,就在他受枪伤的那天夜里,蒋经国手下的政工特务们宣称他们破获了一个有军人和外国势力设计的“叛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在演习的当天,演习部队的炮口都是朝着司令部的**台上。当时,特务们破获的所谓叛变其实就是“孙立人兵变案”的一连串的案件的开始。
孙立人很快就被软禁,而做梦也想不到会和孙立人事件扯上关系的俞济时也难逃厄运。事情就是这么巧合,这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很有逻辑地、紧密衔接的发生着,不仅俞济时一头雾水,就连蒋经国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俞济时用了苦肉计,以自伤为“叛变”制造良机。但是俞济时因枪伤的确不能和往常一样一样亲临现场督导,更是险些造成蒋介石被刺杀的结果,就算他不是孙立人一伙的,也算是玩忽职守了。据蒋介石的贴身卫士回忆,不仅蒋经国手下的特工如此推理,就连蒋经国也向蒋介石说:“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什么时候不好枪支走火,偏偏您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校阅演习的前夕,发生枪支走火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打伤的是大腿,您看这合情理吗?是不是要借故不到会场,故意使出的一计苦肉计……“
长期以来,蒋介石对俞济时的忠心是没有怀疑的,但是,大家都这么说,他心中的天平也在一点一点的倾斜。当时蒋介石正在着力培养蒋经国做接班人,而这次蒋经国这次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破获”孙立人案,让美国人的阴谋落空,这是天大的功劳,蒋介石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于是,蒋介石对蒋经国的建议无不应允。在这个大背景下,不论俞济时做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了,出事的当天,他没有去现场是事实,况且一个玩了一辈子枪的人竟会在擦枪的时候走火,这是不论怎么解释也不会令人信服的。从这次事件之后,俞济时逐渐被迫离开了侍从室的核心领导地位。不过,蒋介石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上将军衔的“国策顾问”作为对戎马一生的俞济时的安慰。
俞济时在这件事情上自然有说不清的地方,但蒋经国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也是事实。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无非是蒋经国为了培植自己的力量而清除阻力。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有意扶持小蒋,而蒋经国此时也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心理准备。1951年,蒋经国正在积极筹备政工干部学校,他需要一批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的人马。于是,他想到了俞济时手下的侍从室的年轻的侍卫人员。这些侍卫人员。经过专门的训练,沉着冷静见多识广。蒋经国想把这些人变成政工干部学校的第一期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运转,更能把这股势力转为自己所用。蒋经国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建议,被俞济时一口回绝了:“蒋**的安全最重要,如果侍卫人员给你调去当学生受训,那么官邸的安全谁能负责?”蒋经国在俞济时这里碰了壁,顿时感到像俞济时这样的从大陆过来的手握重权的人物,实在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如果遇到机会,该搬动的就应该搬动一下了。可巧几年后发生的演习前俞济时擦枪走火的事件,蒋经国自然要借机搬掉这块大石头了。
蒋介石要传位给蒋经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俞济时在这大势面前却不能及时转向,还是一味的只对蒋介石尽忠。即便老蒋知道俞济时一片的赤诚。但是,为了给蒋经国开辟一条道路,也就不得不把他打入冷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