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个军事会议,什么重要事情都没有商定下来就不欢而散了。二月十七日,宋子文和**一起乘汽车到热河视察,宋子文此行之目的一方面是敷衍社会舆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扩大个人之影响,当时与宋、张同行的,有上海的资本家穆藕初、钱永铭、朱庆澜和东北**人士杜重远,还有东北军将领张作相、孙殿英和部分随从。到热河省会承德的第一天,这伙人在热河省汤玉麟的陪同下参观了清朝皇帝行宫和外八庙。第二天汤玉麟代表热河**各界为宋、张、何等开了一个欢迎会。在这个会议上,宋子文用他那非常不标准的海南话,向热河守军将领及各界人士发表了热情洋溢、态度坚决的抗日讲话。
宋子文说:“日寇心无己,欺辱我们太甚,你们只管打,子文敢断言**必为诸君做后盾,诸君打到哪里,子文就跟到哪里;诸君打到天边,子文就跟到天边;诸君打到大海,子文就跟到大海,直至打胜为止。”
宋子文这一番让谁也听不懂的讲话,在经过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翻译后,着实让热河守军将士和热河各界人士热血沸腾。
此时的**岂肯甘于宋子文之后,他在致词中更是慷慨激昂,勉励东北诸将:“东北诸将兄弟们,我们誓与热河共存亡,并随时准备反攻东北三省,以雪‘九一八’之国耻。我们必须和华北诸将弟兄们以及东北各路义勇军团结起来,统一指挥,携手抗战。”
继而由汤玉麟站起来答词:“我们的全体热河守军肩负着国家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民众之希望,即使粉身碎骨,流血牺牲也要守住热河,坚决不让日军从热河通过。”
紧接着宋子文把事先拟好的从北京带来的两份电报稿由承德发出:“一份是由宋子文、**署名,致日内瓦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其主要是**和中国民众坚决抵抗日寇的侵略,我们将集中全部兵力,动员全体民众,与敌周旋,保卫热河。另一份则由**、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宋哲元等二十七名对热河守土有责的将领,向南京政府通电,呼吁全国民众全力支持热河抗战,华北及热河诸将决心和全国民众一起,坚决抗日,死守热河。”
张作相一听这份通电,感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说:“大战在即,你发表这样的通电,对日本政府日本军队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日本人看了这个通电只会更加恼怒,加速进攻热河。这场大战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实际上,早在宋子文、何应钦到热河前,南京国民政府就曾经与**密商热河抗战事宜。他们研究决定,在热河成立两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各辖三个军团,其部署如下:
第一集团军由**自兼总司令,下辖东北军主力和黑龙江两个旅,由万福麟担任第一军团长,而第二、第三军团根本就没有成立。
第二集团军由张作相担任总司令并兼任第一军团长(并未成立)下辖的部队为孙殿英一个军团也只有孙的一个军。第二军团为汤玉麟所属的驻热守军和冯占海的新编六十三军及退到热河的东北各路义勇军。后来又增加张廷枢指挥的第十二旅。另外再请山西的阎锡山派两个骑兵旅(实际一个骑兵也没有派出来)。上述两个集团军作战区域划分是:第一集团军负责岭南、凌源、平泉到承德的公路以北广大地区,第二集团军负责平泉到承德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
这本来是南京政府统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决策,本来是应该由宋子文或**亲自宣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决策,这本来是张作相早就应该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军事决策。但是宋子文和**就是秘而不宣。直到十六日早上宋子文、**由承德返回北平之前,**才匆忙告诉张作相,嘱其在承德再呆一天,向汤玉麟传达上述军事决策并与其商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在东北军中,张作相是一个为人孰厚老诚,服从命令的将领,此时虽然感到由他传达这个重大的军事决策很不合适,但事关重大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