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热河抗战唯一亮点,何柱国血战山海关
热河抗战唯一亮点,何柱国血战山海关
老萨说史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13427130_1。html/】
日军要进攻热河,就必须首先进攻地处关内外重镇,也是扼守关内外铁路枢纽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地处热河,辽宁,河北交界处,是**长城的东部起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此处多是陡峭的山地,非常适合防守。大明以此处作为抗拒满清的最后支点,抵抗了满清十多年。
当时从关外进攻关内有二条通道:一是经过山海关,二是经过热河省。
如果要进攻热河省,就必须首先攻占山海关,控制关内关外的交通枢纽,同时消除进攻热河的侧翼威胁。
山海关战略地位虽然重要,但是此时中国军队已经根本无法有效防守这个“天下第一关”。
由于前朝满清的**无能,慈禧太后以无法想象的弱智观点,和当时世界主要的十几个强国同时宣战,最后自然落到了惨败的命运,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军队不得在山海关建立任何永久工事(这一点让中国守军非常的不利)。
同时根据条约,北京到山海关一线的重要战略据点(比如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都有英法日俄等十一国驻军。
其中日军从1902年开始就在北京到山海关驻军约2000人。之后的30年内,日本又通过日俄战争等条约,逐步增加驻军的数量。
到了1933年,日本在山海关常驻守备队有300人,并且修筑了坚固的永久性工事,贮备大量的军火物资。离山海关不远处还驻有装备飞机重炮的日军4000多人。日军还在山海关海域部属强大的联合舰队,随时可以给予地面部队火炮支援。
而当时山海关南边的秦皇岛也被日军控制,日本海军陆战队可以随时登陆秦皇岛,从侧后方增援山海关的日军守备队,也可以轻松切断山海关守军的退路。而山海关的东北方向也有日军的据点。
至于山海关内,日本守备队和东北军守军各占领一部分,据负责山海关等地区总体防御的指挥官旅长何柱国将军回忆:我当时的司令部所在地临山海关城,南门外车站就驻有日本的守备队,车站南不远则是日本兵营,东门外不远又是关东军,因此山海关的南门和东门都在日本驻军的监视下,我们只有北门和西门可以自由出入。……山海关既在沿海日本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西南不远又有秦皇岛的日本驻军可以随时切断我们的后路。同时,山海关东北有五眼城至吴家岭之线掌握在关东军手中,这一线地形高于长城之线,居高临下可以控制山海关。
何柱国认为,当时山海关日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又从后方切断了东北军援军的路线,从军事上来说是山海关基本是守不住的。
何柱国于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17年4月被保送赴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骑兵科学习。1919年秋季毕业归国后,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战术教官、分队长。1922年7月,何柱国抵达中国东北投奔奉系张作霖,
老萨简单来说,山海关已经是中日共同占领,中国军队其实处于日本的包围中,防御优势丧失殆尽。
除了军事上的问题以外,**对部下提出的是不战、不和、不守、不走八字战略,还有就是所谓排除万难,避免冲突的方针,希望和日本保持相对的和平,能拖就拖,不希望尽早和日本开战。
这些莫名其妙的命令,让东北军前线指挥官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是打还是走,要不要做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