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秘闻:张学良痛感“9·18”自己判断失误

秘闻:张学良痛感“9·18”自己判断失误

秘闻:**痛感“9·18”自己判断失误

来源:广州日报

**说:“我自己承认‘九一八’事变就是我判断错误……我认为日本不会打的。我认为日本是挑衅,找点麻烦,可以多要点好处哇。我是这么个判断。”“那时候我们想依靠国联,没想到国联没有力量,没想到。”

近日,《**口述历史》首次系统出版。本书共7卷,有很多珍贵史料首次对外发布。记者获悉,该书涵盖**60次访谈,145盘录音带,约7000多分钟录音资料,经过近7年的整理、编辑,终得出版。

**是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口述历史中唯一没有公开出版的精华。

重现历史的温度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囚禁达五十余年,直到1990年才逐渐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后定居美国,2001年10月14日逝世。

**恢复人身自由后受到各方关注,多国媒体和学者对他进行了访谈。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商定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从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由张之丙、张之宇担纲对**进行了60次访谈,共采得录音带145盘,录音资料约7000多分钟。这些资料现存于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

据悉,这是**一生所做的口述回忆中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最有系统的,依据采访录音带听录的口述文本资料多达120余万字。口述内容十分广泛、丰富而详尽,不仅涵盖了**的一生,还涉及许多政治人物和历史当事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哲学诸方面。

访谈时**所处环境较以前宽松,是历次口述中最为坦诚的,涉及的话题深度超越以往,对许多事件、人物、问题进行了评论,表达了晚年**对自己一生和国家、民族历史的总结性认识。

填补诸多历史空白

**的口述历史访谈主要围绕其一生及其经历的事与人展开,口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的口述细化了许多历史情境,使一些事件更加丰满,许多人物更加鲜活;他的口述也填补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空白、断点,纠正了一些讹传,澄清了一些混沌模糊的历史真相;**的一些“即兴点评”,使有些复杂的历史叙述变得简单明白,有些茫昧的人物变得清晰;**对其亲历的历史事件和接触过的众多历史人物都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认识评价,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非功过也都有坦诚的叙述。

访谈内容真切具体,语言风格率性独特,方言口语生动自然,不囿常规。总体而言,个人色彩纯粹,较少有其他因素掺杂。同时,也由于**的特殊经历、鲜明的个性、90多岁高龄的记忆性失误,以及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迁就等原因,口述中也存在内容重复、叙述松散零碎等问题和缺憾。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