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何柱国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何柱国(1897—1985),出生于1897年,广西容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军将领。
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9年回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战术教官。1924年9月,任奉军第一、三联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参谋,参加直奉战争。1926年因功获三等文虎奖章。1927年春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长。1928年11月东北军缩编,何柱国任东北陆军第三旅中将旅长。
东北易帜后,1931年1月任陆军步兵独立第九旅中将旅长。1932年7月任临永警备司令。1933年1月16日任第五十七军军长,参加长城抗战。西安事变爆发后,何柱国支持**,拥护**于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1937年8月31日任骑兵第二军军长,会同八路军协同华北抗日。1940年任豫皖苏边游击副总指挥。1941年5月6日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3年10月,何柱国获三等宝鼎勋章。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监察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何柱国在晋西北、陕甘宁、豫东、皖北等地与**、彭雪枫等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寇。
1948年5月明令退为预备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何柱国致电**、**表示祝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85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
他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日军诱惑他叛变遭拒,和彭老总是朋友
1949年5月10号,毛**致电杭州的司令员王建安,让他们对何柱国将军多加保护,让他能够安心养伤。很多人不解,能够让**亲自打电话的何柱国,他到底是什么人?其实他的身份是国军,但他却是主张共同抗日的将军,和彭老总是不打不相识的朋友,也是打响华北抗战的第一人。
在1898年出生在广西,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而在特殊的革命年代里,他很早就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在13岁时就已经来到了陆军小学就读,在1914年来到武昌学习,没多久就被选派到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习,专业就是骑兵科。在1919年5月毕业,回国后的何柱国在保定军校任职,在3年后随着学生的进步思潮爆发,何柱国选择了离职,投入到军旅生涯。
按理说他作为广西人,应该加入到桂军中,毕竟那个时候的李宗仁已经小有名气,而桂军的实力也值得肯定。他作为当年为数不多的留洋军官,还在军校任职,这样的优秀将才,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不过他却径直来到了张作霖部下,加入了奉军队伍中。
何柱国这么选择是有原因的,那时候东北的日本军人很多,一旦开战,东北会成为首要地点,而他的专业是骑兵科,而广西水多山多,很难发展出骑兵,但东北却有广袤的平原。不过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他看重的是张作霖爱惜人才,能够重用和提拔人才,就算是平民出身,也可以被重用。
而后,他在讲武堂中担当着教官,得到了**的认可,并被他重用,在1931年前他就已经升迁为师长,是少壮派的主要人物。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奉军来到了关中地带,而华北成为了抗战的第一战场。
1932年7月,何柱国被提拔为临永警备司令,山海关就在他的管辖之内。在同年12月9号,日军派遣装甲军队对山海关进行了炮轰,而何柱国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对峙。而后日军派出大将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像吴三桂那样,放日军通行。虽说那时候的日军兵力强盛,但他们还是想以最小的代价突破山海关,而何柱国在日本留过学,日军方面认为只要开出高筹码就可以诱惑他叛变。
因此日军给出了200万日元的诱惑,并表示今后军火全部由日军供应。但何柱国并没有接受这些看得见的好处,日军嚣张的说,既然不叛变,那就等着战场上人头来见!
当然晚上,何柱国就赶到北平,将此事汇报给了**,少帅更是表示“这次一定要拼到底!”就这样在1933年1月1号,中日双方开展,何柱国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他高呼着一定不能让918事变再次上演,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其所。
日军的人数为3000人,有着炮弹、坦克、飞机,光是装备上我军就差了一截,而此次的战争虽说没有成功,但也沉重的抗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让中国人的抗日热潮更盛,而后何柱国被誉为“华夏一柱”。
不过在此战后,何柱国却被调到了湖北宁夏等地区,和红军战争。他作为爱国将领,只想和日军抗击,打同胞这种事情他总是应付了事。和彭老总的红3军相遇时,他让红军大部队通过,象征性的开了几枪。彭老总知道他是爱国军人,亲自写了信给他,两人成为了好友,并秘密签订了“停战协议”。
**在发动“双12事变”前,其实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询问何柱国、王以哲等人的意见,他们两人对此赞同。而后何柱国派出了自己的下属,成功将老蒋抓住,还对整个西安地区进行戒严。
在全面抗战期间,何柱国的东北军和新四军之间展开了亲密的合作,在战场上立下了很多的奇功。被任命为15集团军总司令,他还先后2次来到了延安,和**、朱老总等人亲切的见面。
在抗战后47岁的何柱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参谋长,得知再次返回第二个故乡东北时,他十分的喜悦,但因太过于激动,以至于双目失明。没办法,他只能选择退役,在杭州居住。在国军败走之时,想要让他去台湾,却遭到了拒绝。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致电给**和周**,表示自己内心的敬佩。之后他担任过政协**、人大代表等职位,在1985年9月3号于北京逝世。对于这样的爱国将领,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