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急于了解这些情况,于是就问少帅:“热河的情况如何?”
少帅回答:“今天还没有收到热河情况的战报,不过侵占热河的日军并不多。”
杜聿明又问:“东北军主力目前在哪里作战?”
少帅回答:“东北军主力已撤到承德附近抵抗日军的进攻。”
杜聿明再问:“请问少帅,我们的作战任务是?”少帅回答:“你们师长途跋涉,很辛苦,先到通县休息休息再说吧。”
最后杜聿明又问:“日军作战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少帅回答:“日军的飞机很厉害,你们一定要注意防空,详细情况你们可以直接找王以哲军长研究一下。”
少帅接着又说:“东北军在热河打的很好,日军吃了大亏,**军来了就更有办法了。”但是**军究竟有什么办法,少帅并没有说出来,似乎很担心杜聿明再问什么,即喊副官倒茶。杜聿明见此,知道再问也没有东西了,随即告辞。少帅给杜聿明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少帅徒有虚名,小事聪明,在如何抗击日军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糊里糊涂,心里根本就没有个谱。
可是军人偏偏喜欢穷追到底,杜聿明尤其如此。少帅这里摸不到什么,他就想到军分会去打听一下。杜聿明认为一般说来,要求高层指挥员对具体东西很熟也的确很难,而且越高的指挥官越可能是这样,毕竟人家管的是宏观嘛。军分会的参谋们应该更有发言权。到了军分会以后,杜聿明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参谋处的负责人都不在,旁边的人说是有私事需料理。那些留守办公室的小参谋们,则问什么都不知道。杜聿明后来再一打听,原来所谓料理私事,就是准备逃命。此后,杜聿明又到军分会去了几次,见各处室的参谋人员表面镇静,实际极为慌乱,参谋处的主要负责人,根本不在办公室,听说有私事出去了,在办公室值班的几个小参谋,也是一问三不知,一推六二五。但是你还不能责怪他们,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能呆在办公室,那已经够意思了,起码比出去处理私事好吧。比起他们的长官,他们的表现真的算是不错。杜聿明在北平待了好几天,并不了解东北军在热河的作战情况,而身为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少帅也不清楚自己的部队究竟到了哪里,仗究竟打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了,杜聿明这趟提前来北平,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全北平的民众知道**军马上要来了,人心因此安定了不少。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哗然,一致谴责南京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上节节失利。少帅更是被国人攻击的体无完肤,不得不于三月八日致电南京政府要求辞职,但从内心中还是希望***向日本宣战,动员全国力量反攻热河。少帅在辞职电中称“……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戴罪图功,勉求自赎。谁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此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负政府督责之殷,及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自喙莫辞。……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一面迅派大员接替,用申国纪。转还之机,在此一举。……”
其实当时全国舆论攻击的主要矛头是***。为了应付舆论,***首先派出军政部长何应钦到北平视察,自己也作出北上督师,筹划反攻的虚伪宣传,***偕宋子文来北平,先止于石家庄,与阎锡山、徐永昌会晤,并电约少帅在保定会晤。少帅于三月八日晚十二时从北平西便门登上早已备好的专列,此时的少帅还以为***约他会面真的是与他商讨反攻热河之大计,心情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