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帽儿山,日军为中国士兵开追悼会修坟树碑
就在戴安澜团长率领残部从龙儿峪阵地撤下,日军攻破将军楼占领长城以后,守卫古北口城和龙儿峪的撤退部队,遂受到日军的猛烈追击和四面合围。三月十二日中午,守卫龙王峪的中国第一线部队刚刚从五里坨后撤,守卫高山间口,八土沟口的官兵从二寨沟后撤时,在中国守军撤退路边的帽儿山上,有一支部队与日军追击部队发生了激战。这场激战,有效地掩护了大部队撤退。原来,在古北口城同往龙王峪这段长十华里的山路旁,有一座山峰,山峰下部与北山相连,上部是一座孤立的山峰,四面都是高不可攀的铁黑色山崖,山崖上面是东西长不足十五米,南北宽不足五米的凹凸不平的山顶,人们站在远处看这座山的顶峰,就想是一顶黑色的帽子,所以很早以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帽儿山”,此山北面靠东有一个六十度斜坡,人们绕着石块可以攀至顶峰,人们站在帽儿山顶峰,视野十分开阔,往东可直接望到大岭梁和龙儿峪口,往西可直接俯瞰古北口城河西、河东;往北可看到古北口的战略要地将军楼、炮筒沟口;往南可控制北甸子沟——红门口,地势十分险要。
杜聿明旅长非常重视帽儿山的战略价值,他命令一四五团戴安澜团长派出一个由七名士兵组成的军事哨,用电话传递周围的作战信息和观察古北口城右翼的军事行动。当中国守军从龙王峪口、高山间口、八土沟口撤下来后,日军数架飞机不停地向撤退的中国守军投掷炸弹。占领将军楼的日军用迫击炮向中国守军轰击,北面山上和占领八土沟口高山的日军也用机枪向撤退中的中国守军扫射。帽儿山上、山下的枪炮声接连不断,周围的硝烟与尘土遮天蔽日,中国守军在撤退中伤亡惨重。当时下午,一四五团官兵除死伤以外,剩下部队已陆续撤至南关和潮河对岸,帽儿山下的硝烟与尘土也渐渐散落下去,而山顶上的七名士兵却未能撤离。为什么没有撤离?原因很简单,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
这七名中国士兵处于与日军对抗的最前沿。当时前后左右,大家都撤了,但是他们却撤不下去了。日军发现山顶有部队继续抵抗,观山势陡峭难攻,日本人据此判断帽儿山上起码应有一个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连队在把守。
本来,日军的目标是追击溃退的大部队,当然不想在这里“纠缠”过久,问题是不管他们怎么卖力,就是攻不过去。人在舍生忘死的情况下,所能发挥出来的潜力是无限的。日军在步兵无法顺利攻克的情况下,只好调用了五架飞机和十门重炮,进行轮番轰炸。炸弹在山顶周围不停地炸起烟土、石块。山顶上沉寂了,日军步兵又一路一路地往上爬,当他们爬到快接近山顶时,山顶上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爬上的日军一下子就被打下去了。继而日军又大炮向山顶上轰击,山顶上又腾起了一道硝烟柱,一会儿山顶上又没有声音了,日军以为这下子山顶的守军可能全部阵亡了,于是又从西面向上爬,结果山顶上的机枪,步枪又想起,快爬到山顶上的日军全部被报销了。这时山顶的七个中国士兵已有两人被飞来的弹片炸伤,一个满脸是血,另一个大腿被切断。班长正要为他们包扎伤口,山顶东北角大块石头藏着的几名日军又爬了上来,为了节省子弹,班长命令另外四名士兵举起大石块砸向日军。一个日军向山顶上投来一颗手榴弹,中国士兵并不知道这个甜瓜模样的铁球是什么东西,但却知道这个绝不是好东西。一下子给踢了下,手榴弹在日军身边爆炸,眼看三个日军士兵倒了下去。日军指挥官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山头竟然攻不下来,心想上面会不会是中国守军的指挥部,于是就用飞机重炮和步兵联合攻击这个山头,此时七个中国士兵已经阵亡了三个,活下来的四个士兵东拼西杀,只见那位断了腿的士兵对班长说:“你来指挥战斗,把机枪给我。”
负伤的战士把机枪的枪管都打红了,班长赶紧跑过来往枪管上撒尿,继续射击,敌人接近山顶,中国士兵把最后的子弹打光,就搬起大石块砸向日军,地面上的石块搬没了,士兵们就用手抠镶在沟逢里的石块砸向日军,日军冲上山顶,士兵们就用刺刀,用枪管与日军拼杀,直至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指挥官爬到山顶,一看山顶上只有七个已经死去且肢体不全的中国士兵,又看到山顶上的石头都被士兵给抠光了,中国士兵的热血洒在铁黑色的山顶石崖上,已经分不出那些是山崖,那些是中国士兵的血迹,再看山下那死去的一百六十多名日军官兵尸体和二百多名一声一声惨叫的伤兵,不禁对这些中国士兵的英勇精神,敬佩万分。
日本人一向看不起弱者,但他们对真正的强者还是由衷折服的。川原侃旅团长当即派日军士兵把这七个中国士兵的尸体从山上抬下来,再用白布把七个中国士兵的尸体裹好,在山下的黄土地上挖了一个很宽的大坑,把七具中国士兵的尸体一个挨着一个摆后,埋上土,堆成坟墓。非常隆重地在中国士兵的坟前立了一块高一米八十公分、宽十八公分的菱形墓碑,上面刻着“支那七勇士之墓”。然后集合全旅团官兵,由指挥官亲致悼词,并组织日军向七勇士墓鞠躬致敬。
外国军队为中国士兵开追悼会,外国军人为中国军人修坟树碑,这在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但他却说明了一个真理,英雄无国界。中国士兵战死沙场,他们不仅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英雄,而且在日本军人及至日本人民的心目中也是英雄。据古北口当地的老乡反映,在日本军队占领古北口的十三年时间里,所有日本官兵在经过七勇士土墓时,都会静悄悄的来,静悄悄的去,因为他们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扰那七名为中国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士兵,让中国人民和日本军人敬仰的七名中国士兵,安息吧!
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戴安澜团长指挥的一四五团承受压力应属最重之列,然其损失却并非最剧,应该说,与七勇士在关键时候顽强阻敌,拖住了一部分追敌不无关系。强将手下无弱兵,戴安澜能训练出如此彪悍勇猛之士,与他日后能叱咤滇缅战场应不会让人感到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