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怀柔战场的傅作义部59军参谋长苗玉田,和当时在第一线指挥战斗的436团团长董其武,生前写的文章和日记,详细记述了怀柔之战(也称“牛栏山战斗)的实况。
据苗玉田记载:
傅作义将军的59军指挥部,设在昌平县小汤山东北的肖家村。
参战部队有:59军所属的210旅(旅长叶启杰)、211旅(旅长金中和)、218旅(旅长曾延毅)。218旅附炮兵第三营为右区队,阵地在怀柔西北高地经石厂一线;210旅附炮兵第一营为左区队,右接218旅至高各庄一线;211旅附炮兵第二营阵地在半壁店至稷山营一线。
经石厂、高各庄、齐家庄为第一道防线,半壁店至稷山营为第二道防线。
218旅436团占领石厂子附近高地为主阵地,435团在台上村以北高地设阵地,控扼北平至古北口公路之要冲,担任正面右翼阻击任务。211旅420团以齐家庄、杨家庄以西高地为主阵地,419团在封口山以西高地,守卫白河至茶坞一线,担任正面左翼阻击任务。
全国政协原副**董其武将军当时任218旅436团团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民革主委孙兰峰将军当时任211旅421团团长。这两个团在战斗中都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中国军队的英雄气概。
据董其武日记记载:
5月16日,59军全军开始按总部指挥部印发的工事图纸,构筑团、营、连的防御阵地,均为三线纵深配备。每个连的工事都有上下两层,即使上层被敌炮火摧毁,仍可转入下层继续坚守。在阵地上筑有坚固的掩体即掩蔽部,设置了各级指挥所,以及弹药库、医药室、监视所。各种掩体之间,挖掘了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同时,对各种掩体、工事、堑壕进行了严密的伪装。
董其武将军
5月20日,经过一周不分昼夜的紧张施工,59军各防区的工事基本构筑完成。施工中,日军的飞机不时飞临阵地上空,进行侦察、投弹、扫射,由于官兵们隐蔽及时,没有造成大的伤亡。各部队在阵地前方派出的警戒分队,日夜巡逻,与日军小分队时有零星接触,但未发生大的战斗。
5月21日拂晓,日军西义一中将指挥的第8师团之一部,派小股部队向436团一营阵地进行试探性进攻,由于规模不大,双方均无太多伤亡。但北平红十字会及协和、同仁等医院,却派出许多辆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组成多支医疗队来到前线,准备救护伤员,对官兵们鼓舞极大。
5月23日凌晨,日寇第8师团之铃木旅团及川原旅团的福田支队,配属坦克10多辆,山炮、野炮30余门,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傅作义部218旅和210旅防区的结合部,发起猛烈进攻。日寇先以飞机轮番投弹轰炸,继以火炮狂轰,尔后在坦克的掩护下,分数路向59军前沿阵地冲击。淡淡的星光下,敌人的钢盔、刺刀闪着寒光,大地在敌人坦克的碾压下剧烈地颤抖着。一场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436团10连位于主阵地前方的突出部位,首当其冲。在连长张惠源的指挥下,该连战士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凭借坚固工事沉着应战。当敌步兵接近外壕时,连长一声令下,机枪、手掷弹如雨点般猛烈还击。董其武在团指挥所观察孔看到,敌步兵在坦克车后面蜂拥而来,先令炮兵齐射,拦截敌坦克。随后,10连官兵以机枪、手掷弹打击坦克后面的步兵,敌人扔下几具尸体后,退了回去。
紧接着,日军又以10数门大炮向10连阵地猛轰,阵地成了一片火海,炮弹落下,砂石横飞,烟尘弥漫。敌人又一次嚎叫着冲上来。此时,10连战士已伤亡过半,但仍与敌人顽强战斗。自拂晓至上午7时,10连全连只剩下张惠源连长及士兵7人。董其武命令张连长带兄弟们撤回主阵地。张连长说:“死也要死在前沿阵地上,不然对不起战死的兄弟们!”张连长说啥也不肯撤退。最后,董其武只好下死命令,让该连士兵架着张惠源撤了回去。
上午9时,敌人又以步炮联合,向436团及薄鑫团长的420团同时猛扑过来。敌人首先以10余架飞机和炮兵,对436团阵地进行轮番轰炸、轰击,倾刻间,阵地被近千发炸弹、炮弹炸燃的烈火和硝烟所弥漫。由于436团主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加上地形复杂,工事坚固,仅被日军摧毁少量工事。当敌人的步兵冲到阵地前沿时,董其武命令各营、连迅速进入战壕,顿时,步枪,机枪响成一片,一颗颗手掷弹也在敌群中开花,成群的鬼子倒在高地的半坡上。436团伤亡很大,一营伤亡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