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15、古北口抗战往事

15、古北口抗战往事

15、古北口抗战往事

古北口是旧时重要的进出京通道,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长城抗战的主战场,位于密云蟠龙山长城和卧虎山长城脚下。如今,在古北口村、河西村等周边村落,不仅能寻访当年的抗战遗迹,还能领略浓郁的乡土风情。

提起北京附近险峻而美丽的长城,也许你会想到金山岭、司马台,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处长城同属于古北口长城防御体系,与之并列的还有蟠龙山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两者东西列于高山崖壁之上,拱卫潮河边的古北口关城。

古北口是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的重要进出京畿通道,古时商队络绎不绝,兵家反复纷争,所以自北齐就在此建立城防体系,到明代又进行了全面建设,关城横跨河上,关城外有瓮城(现有残存),通行道路位于东岸,关城内兵营、衙署、驿站等样样俱全。

如今的古北口村,还能看到一些雕梁画栋的老房子,还有三眼井、石桥等古物。若稍留心,还可大致看出一纵四横的街道模样,据说这是明清时的主要商业街。当地人介绍,旧时古北口的庙宇非常多,现存比较出名的有始建于宋朝的杨令公庙以及明朝修建的药王庙等。每年杨令公(北宋名将杨业)生日,当地村民都会举行庆祝仪式,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庙会。这儿还有个面积不小的邮局,游览时可以备个小本,让态度很好的工作人员盖个邮戳留作纪念。

一河之隔的河西村也是古北口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位于卧虎山脚下,在村里随意寻间农家乐,去店主家的菜地里亲手采摘绿色食材,除了现场烹饪外还能买些回家。大快朵颐后,坐在院中晒太阳,抬头就能感受到华山一般险要的卧虎山扑面而来,绝壁垂直上下,整座山看似独立于周边拔地而起,城墙在山顶依势而建。

古北口残长城未经修复,原汁原味,沿着村里的水泥路上山,走近长城,在墙体之下仰望高大城墙上的垛口,方觉自身渺小。拾级而上,只见有的墙体被连根摧毁,有的残存部分坑坑洼洼,原来,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长城抗战的主战场,城墙上的坑洼多是当年留下的弹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1933年,日军悍然向长城各主要关口进犯,长城沿线抗战因此而起。千年长城被迫再次承担起防御工事的本职,肩负起抵御侵略的重大责任。那时,中国军人的血肉与城墙融为一体,使用低劣的武器与日军奋战两月。可以说,正是这一次次与长城有关的誓死抵抗,才塑造了长城在中国民众内心至高无上的精神意义。战后,当地人收敛部分抗战将士的遗体合葬于城外,现为“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公墓旁还建起了一座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沿着长城一路攀登到达山顶,极目远眺,风光无限好。东望,可见蟠龙山长城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进,直达远处的金山岭;西望,越过层层山峦可见密云水库。山脚下是京通铁路古北口车站,车站后是河西村,傍晚时分,落日霞光洒在袅袅炊烟之上,入眼一片金黄。若是秋日雨后来到古北口,潮河两岸的树林红黄相间,挂着莹莹水珠,卧虎山长城在云雾遮罩下若隐若现,如同仙境。

16、千年古镇古北口,记者实地探访抗战遗址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斌赵琬微责任编辑:刘秋丽

中国必胜,正义无敌

——古北口长城抗战遗址寻访记

“锁钥凭天险,因山戍垒成。千盘蛇阵势,十里马蹄声。”

北京东北角,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处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古北口。

“七七事变”爆发前4年——1933年,面对来犯强敌,中国军队就在这里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拼死抵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颂歌……

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来到位于潮河之畔、长城脚下的千年古镇古北口,实地探访抗战遗址。

“激战中的激战”

秀美山川间,长城巍巍伫立……

“那是一场激战中的激战,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打破了日本鬼子‘一个星期拿下古北口’的迷梦……”2008年起担任讲解员的古北口村村民刘宪娥说。

1933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寇侵占热河后一路长驱直入。在喜峰口﹑古北口等地,长城抗战爆发。

是年3月,北京地区抗战第一枪在古北口打响。这是长城抗战中战时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役。密云区党史办主任郭生河说,先后有4万余名官兵奋勇抗击日寇,伤亡万余人,毙敌数千人,战况极为惨烈。

沿着崎岖山路,登上古北口附近蟠龙山长城一处制高点——将军楼,极目四眺,群山之间,**长城绵延不绝,恢弘壮观。80多年前,为争夺这处制高点,敌我双方展开殊死搏斗。

十米见方、满目疮痍的将军楼保留了80多年前的原貌:一层顶上赫然一个直径一米多宽的炮弹洞,墙上可见大小不一的弹坑;一块斑驳城砖上,留着日寇刻的汉字——“步兵十七联队占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