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29军大刀队威震敌胆,名扬海内外。但是这一仗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父亲在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伤愈归队后被编到29军37师110旅何基沣部。
手刃日寇负伤返乡
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郊的铁路桥和回龙庙相继失守。危急关头,中国军队组织了一支150人的敢死队。半夜时分,时任代理排长的父亲和敢死队员们一起如猛虎下山般杀入敌阵,收复阵地。
混战中父亲被八九名鬼子包围,他们端着刺刀向父亲逼近。这时,位于父亲左侧的一名刚刚十七岁的战友被两名鬼子同时刺中,倒在父亲身旁。眼见小战友为国捐躯,父亲杀红了眼,挥动大刀左劈右砍,把六七名鬼子送回了“老家”。
这时,一颗子弹打断了父亲右手拇指,大刀落地。父亲不顾伤痛,用左手捡起大刀,并用血淋淋的右手相助,双手握刀劈向一个向他刺来的鬼子。他的大刀砍进鬼子的左肩,敌人的刺刀也捅进了父亲的腹部,鲜血和肠子一起流出,父亲昏倒在血泊中。后来,父亲被民工救护后转至北京密云百姓家中养伤,康复后在密云娶妻安家。1956年父亲携全家回到老家河北省磁县农村。
解放后,失散多年的叔叔回乡探亲,兄弟俩终于重逢。原来叔叔参加了八路军,并经历了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后来,他一直生活在湖南。
追忆父亲遗憾永留
因为卢沟桥一战,父亲的右手拇指留下了残疾,腹部也有一条长约10厘米的伤痕。小时候我没在意,长大后问起原因,他却不爱说。
我在河北老家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加入北京军区某部。1978年,父亲到部队看我,讲起了“卢沟桥事变”和他的抗战经历。他对宛平城和卢沟桥有太多的记忆和挂念,提出让我带他到宛平城和卢沟桥走一走、看一看。由于那个年代卢沟桥还属于远郊,受当时的地理环境和不利的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未能满足父亲的愿望,这成为我和父亲永远的遗憾。
1990年父亲去世。从父亲葬礼回来后我直奔卢沟桥,扶着栏杆,脑海里满是父亲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情景。2000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了卢沟桥所在地——北京丰台区工作。每年我都会到卢沟桥凭吊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从未间断。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周晔钟虹/文卞世鹏/图
“我父亲当年曾是大刀队的,用大刀和日本鬼子拼杀!”“我爷爷曾经将几个抗日士兵藏在家里,日本兵来搜查时,我爷爷泰然自若蒙过了日本兵。”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的先辈浴血奋战,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组策划除了亲历现场、搜寻史料、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外,还特别开辟了一个板块——《我家的抗战故事》。如果您本人或者先辈们亲历过这段烽火岁月,如果您家里留存着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见证,可以拨打新安晚报热线电话962000,讲一讲你家的抗战故事。
八年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苦难与耻辱,也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精神。如果您家或身边有这样可歌可泣或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请您告诉我们,我们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重现那些抗战故事、回放那段历史。
杜来全在卢沟桥上讲述父亲的抗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