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抗日将领刘汝明(2)、
中期经历
1935年刘汝明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1936年4月升为中将,6月任察哈尔省**兼保安司令。刘汝明的暂二师番号改为143师,驻防张家口、宣化、怀来一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失守,察哈尔位置突出,三面受敌。7月16日宋哲元自原籍返回北平,刘汝明17日由张家口前去看望。21日接到报告,约千余日军正由古北口向南口与北平间的沙河急进,似有截断平绥铁路的企图。宋哲元当即命刘汝明速返张家口,准备作战。下午5时刘汝明的火车过沙河站后约十分钟,日军就赶到沙河,强行拆除路轨500公尺,日军这一行动显然是阻止刘汝明回张家口,但他们晚了一步。在张家口战役中,援军傅作义、汤恩伯、高桂滋配合刘汝明部,经过十天的抵抗,终因没有军事设防、指挥失调、武器落后等原因,于8月29日夜撤退。
1937年9月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143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八军,刘汝明任军长。根据国民政府的战区序列,1937年10月刘汝明的68军调归第二战区序列,与35军、61军、17军、13军组成了以傅作义为总司令、刘汝明为副总司令的第7集团军,之后又划归第2集团军。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刘部在冀南豫北的道口、内黄、滑县、清丰、大名一带游击敌人,斩获颇多。在黄河以北山东的馆陶、临清、德州一带战果更丰硕。
1938年3月20日台儿庄会战时,刘汝明奉李宗仁令开往徐州一带。在瓦子口处,刘汝明率领六十八军猛击敌人,敌人猝受打击,惊慌回窜。
1938年4月18日,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5月中旬,前方越来越惨烈的战报不断传到武昌国民党军委会蒋介石的案前,徐州突然面临的严重危机,使他那因台儿庄的胜利冲得有点晕乎乎的大脑一下冷静下来。蒋介石突然意识到: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徐州中国军队主力。若徐州那50个精锐师被日军吃掉,我还抗什么战?蒋介石立即叫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人一块研究策划。日军的企图已经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现实,何应钦等人亦主张赶紧突围,决定放弃徐州。蒋介石口授给李宗仁的十万火急电令: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军委会着令你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
一、顾祝同第24集团军在苏北,第69军及海军陆战队在鲁中南原地坚持抗战。
二、刘汝明第68军为全军后卫,掩护主力转移。
三、第5战区其余各部,立即向豫皖边区突围……
接到命令后,刘汝明率领六十八军留守徐州城,掩护第五战区主力转移,在萧县一带刘汝明伏击日军第9师团,使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军见中国军队大部已走,企图于徐州城围歼刘汝明部。刘汝明部佯作死守状,及见各路大军撤尽,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放弃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军数十万大军的重围,安全转移。敌军不但没有击溃刘汝明部,甚至连一个上尉也没有捉到。日军的华中派遣军的13师团一路杀来,发现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计,又令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日军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
1939年春,信阳日军以一个旅团北犯我明港阵地,工事全被日军炮火击毁,一一九旅退据明港西北地区。重庆军委会电令确保距明港90里的确山,刘没有死守命令,而是抽调驻防桐柏地区的两个旅迅速向明港以南挺进,切断敌军后路,令一一九旅向明港之敌反攻,令军部控制之预备队独立二十七旅星夜由泌阳的曾沟向铁道线挺进,腰击由明港向确山进犯之敌。翌早,日军飞快回窜,我军仅截击其少数后尾部队,俘虏日军两名,明港阵地收复。后来白崇禧、何应钦在军事汇报中说,这8个月中第五战区没什么重大军情,只有六十八军刘汝明大胆抽调兵力,集中使用,击破日军在攻占明港后向确山进犯之企图,恢复了明港。
1939年秋天,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30军由叶县移驻唐河,归驻在老河口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这时,68军被编入第二集团军战斗序列,刘汝明兼任该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以后刘部长期活跃于豫、鄂接壤处,多次战斗,给日军很大打击。
1943年3月,孙连仲被调到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刘汝明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汝珍升任68军军长。这时孙连仲把30军带往第六战区,第二集团军下辖68军(军长刘汝珍)、55军(军长曹福林,原韩复榘旧部)、69军(军长米文和,原石友三旧部),总司令部仍驻南阳。另外,豫南游击总指挥田镇南部和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何章海部,也归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指挥。
1943年夏天,蒋介石电令刘汝明到重庆陆军大学学习,总司令职务由副总司令曹福林代理。1944年春季,敌军又大举向第一战区进犯,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所属部队很快就被敌人击溃,纷纷经伏牛山退向豫陕边境,第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的洛阳,也被敌人攻占,司令长官蒋鼎文退往西安。这时刘汝明已在陆大将官班毕业,得知河南战况后,迅速赶回南阳。敌人在第一战区取得胜利后,以一部由鲁山南下,企图进攻南阳。刘汝明当时命令68军暂编36师师长崔贡琛,率部开往南召(今云阳镇)以北地区截击。崔师长利用有利地形,迎击进犯之敌,激战两昼夜,敌人未能得逞,乃经由方城以北地区向信阳方面退去。1944年授予刘汝明上将军衔。
后期经历
1945年4月,日军又对第五战区发动了一次攻势,敌人主力由南阳以北的大石桥渡过白河,刘汝明决定以143师黄樵松部固守南阳城,由119师和暂编36师掩护总司令部逐步向内乡、淅川一带后撤。固守南阳城143师黄樵松部受到敌人的猛烈攻击,激战约一星期后,刘汝明觉得南阳距我主力部队数百里,补给困难,无法久守,乃电令黄樵松率部突围,绕道撤回郧阳附近。这次战役,由于第二集团军采取了节节抵抗,逐步后撤的战术,所以损失不大,保存了实力。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刘汝明奉令率部急行军到许昌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