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连两天过去。
李昊和那三名工程师,几乎就泡在工厂里了。
连医院那边,他都抽不出空过去。
针对电动汽车的升压充电,能量波无线充电的关键模块要经过强化。
功率元器件的选择方面,要求也更高。
之前在机电市场里,都买不到车规级的IGBT。
还是三名工程师其中一个,有同学在江淮蔚来后勤部门上班。
才托关系弄来十个英飞凌的车规级IGBT。
价格嘛,当然很贵。
各大新能源主机厂,除了比亚迪可以自产外,其他的都得采购。
这两年的芯片荒,其中就包含这种IGBT功率芯片。
其实李昊很想弄点SiC功率元器件过来研究一下。
不过这种的就算是英飞凌,也只供给特斯拉使用。
比亚迪也有,但因为产量偏低,只用在自家的旗舰车型上面。
这种东西,在市面上有钱都很难买得到。
让李昊颇为可惜。
甚至期待着,能不能从系统中获得比这种芯片更好的制造技术。
半导体行业,可比新能源行业,更加的暴利!
没有系统的时候,李昊当然是想都不敢想。
但现在超级外挂傍身,让他也有了希望。
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所有员工的待遇,从而提升生活指数。
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
到了第三天,改造终于成功。
在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后,李昊将那套接收装置,安装到海豚电动车上。
主体自然就装到相对较空的底盘下面,用了底盘护盘进行保护。
至于防水方面的工作,暂时就没有过多考虑。
毕竟真正的集成,是要和主机厂一起出方案。
不全是自家的工作。
李昊要做的,就是要把这套系统做得足够小。
不占据太多空间,不会影响整个的底盘架构。
显示方面的话,通过一根数据线接到了车内的一块单独显示屏上。
可以监测能量波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
后期这些也会集成到中控行车电脑里面。
为了测试真正的直流快充,李昊还特地花费巨资申请了高压电。
以期达到市面上高压快充桩一样的电压和功率。
测试是为了最终的产品效果,李昊进行的异常严谨。
接通电源后,和之前所做过的测试一样,不过功率要大得多。
在与750伏的直流快充桩连接转换成能量波后。
海豚接收到的充电功率,在巅峰时期高达58KW。
完全符合它所搭载的60KW快充技术指标。
李昊还和工程师一起,不厌其烦的做了距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