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杰回到租住屋,把东西整理完毕后,就一一去拜访其他的复读生。租住在同一套房里的那两户人都回来了。那俩人也是到京华复读,并都是由母亲来陪同复读的女生。
租住主卧室、有独立卫生间的复读生叫于梓涵,学理科的,已经复读了一年。第一次高考时没有上三本线,今年上了二本线。她本人的理想是,至少考上一个一本的大学,最好是双一流大学。今年分数线一出,她就决定继续复读,一定要考上一本。她父母都是一个县里的中层领导,都认为起点高,人生才有可能走得更高,支持女儿复读。母亲吴莉宁愿放弃自己的发展,也请假来陪读。
租住于梓涵对面房间的是张兰芯。她是今年的应届理科生,分数刚达三本线,觉得很难录取到理想的大学,就决定复读一年再考,争取能够上一所自己比较满意的大学。陪读的母亲叫余文芳,四十来岁,一个公司职工,为了女儿复读,毅然辞职来陪读。
拜访完同一租住房的,记起自己还有一个老乡也租住在这里,就想去认识一下这个老乡。他敲响了903的门。门开了,一个二十来岁的男生把门打开,有些疑惑的看着夏英杰。
夏英杰见开门的男生一脸的疑惑,就赶紧说道,你好,我是租住在901的夏英杰,达州的,到京华学校复读。听物业的和我说,903也有一个达州的男生,我来认识认识他。
啊,我就是。开门男生的一脸疑惑迅捷转为一张大笑脸,你好,我叫周玉生。很高兴和你认识,老乡。周雨生握着夏英杰的手,高兴的说。
周雨生是今年的应届高考生,在高考中由于突然感冒发烧,最后的总分刚刚踩在三本分数的最低控制线上。他虽然是农村的,但他的理想是,至少也要读一个一般本科中的好本科好专业。他父母虽然都在外面打工,却很支持他,为了圆儿子的梦,也为了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夫妻两最后决定,母亲何宝秀放下打工,到寒江陪周雨生复读。
陪读人都是自己弄伙食的,早晨在租住屋里吃,中晚餐由来陪读的妈妈做好饭菜后,装到保温盒里,在学校上午、下午下课之时,准时的站在学校大门口,等着复读生门下课后乘热吃了。每当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在学校大门前路的两边,处处都是站着或者蹲着吃饭的男生女生,每个吃饭的男生女生旁边,都有一个满脸微笑、满眼关爱看着他们的母亲。
第二天上午,他们一行七人到京华学校报名。这届复读生共招录了5280人,96个班,每个班55人,其中文科33个班1815人,理科63个班3465人。
夏英杰正在找自己的名字时,听到身边两人小声议论,听学校领导说,给每个班都预留了五个名额,以后备用的。
照顾亲戚朋友?另一个人问。
听说是给那些进了大学,读了一段时间后,又退学回来复读的高材生,留着的。你没想到吧?
读了大学了,又退学复读?还有这样的奇葩?你确定没有发烧?
如今这个社会,什么奇葩没有?你没看网上说的,上了清华北大的,都还有退学回来,复读再考的呢。
真是天天抱着女人睡,不晓得单身汉的挣扎与痛苦啊!
夏英杰听着他们的对话,震惊不已。不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而是自己脱离这个社会太远了。自己想着的目标是双一流,人家想的是私人订制的双一流。自己求的是能上,别人要的是想上。一字之差,意境迥异。
当目光再次扫描的时候,夏英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班次——2019理16班。这时,于梓涵、张兰芯和周雨生也
找到了自己的班次。于梓涵和夏英杰都分在理科16班,张兰芯分在理科36班,周雨生分在理科28班。
按照报名须知的要求,上午报名、刷卡或转账、领书,下午以班为单位,由各班的班主任上开班第一课。
下午1点50分,夏英杰和于梓涵来到理16班的教室,先是在走廊墙壁上张贴的座位示意图上,寻找各自的座位。两人都被分在中间的位置,但夏英杰在最末一排,于梓涵在第三排,而且不在同一个小组。
夏英杰想熟识一下全班同学的面孔,尽快地记住这些一起复读的同学,就没有从后门进去,而是从前门走了进去,慢慢的从第一排往最后一排走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后,他才发现自己和于梓涵,已经是最后进教室的几个人了。
夏英杰看着手上的上海表,2点差一分,班主任梁甜梨老师走到了讲台前。她缓缓地扫视一圈全班55个学生之后,坐在了讲台前的椅子上,开口说道,同学们,下午好!
梁老师下午好!全班55个男女同学齐声喊道。
学校决定,由我——梁甜梨,她转过身面向黑板,快速的写上“梁甜梨”三个字后,接着说道,担任我们理科16班的班主任。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给同学们上开班第一堂课。在正式上开班课之前,先宣布这么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