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伊始。
对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的表彰大会暨开学典礼如约而至。
在颁奖环节到来之时。
人们可以看见高一的一班和二班尽揽全校理科前十名。
而文科前十名,则是被十六班紧紧握在手中。
不存在分班带来的问题。
这些名次原本就是被重点班占据着的。
“文科第一名:肖青青!”
“第二名:林语!”
“第三名:王月!”
……
“第十名:郑植。”
文科风云榜,是女生的天下。
全校前十名中,只有郑植这一个曾经质问过徐义薄的男生。
但是大家觉得没必要鼓吹阴盛阳衰。
而是两极分化严重。
理科前十名中,也仅仅只有两名女同学。
男学理,女学文这种可以被称作现象级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上演。
这是教育问题吗?
从小的方面来看,可能算是畸形发展。
但是往大的层次来看。
千万考生。
国家会缺理科人才吗?
会缺女的理科人才吗?
会缺文科人才吗?
会缺男的文科人才吗?
答案可能是让大多数成绩在中游甚至以下的学生感到失望的。
国家,早已不缺人才。
所以,问题只会影响个体。
以至于徐义薄在班上强调:“无论学什么,学到极致,都能带给你意料不到的回报。”
……
林语在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奖彰后。
又获奖了!
这是上学期全国青年作文大赛的比赛结果。
林语代表十六班,代表高一年级,也是代表学校参赛。
她的命题作文《战胜恐惧》在青年组获得了巴蜀省第六名的优异位次。
不用说,这成为了徐义薄写作分析的又一素材。
“林语,你说说自己是怎么构思的?”
徐义薄在班上提问。
林语还是落落大方。
“因为是集中参赛,规定了只能在三个命题中选一个,一个小时内必须写到至少一千字。
我很喜欢战胜恐惧这个题目。
平时看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恐惧的根源是无知和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