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营帐,见李琰仍未回来,我点燃了帐中的膏烛,将内帐收拾妥当后,便从樟木箱中取了卷《六军镜》,斜坐在灯下翻看,一边嘴中念念有词:
“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记得上次翻阅时,看见这册兵书中有很详细的批注,在哪呢?”
我捧着书喃喃自语,方才侯承远所讲的马邑之战在我脑中回旋不去。
两年前,突厥的颉利可汗发兵五万攻打马邑,而前锋正是由阿史那贺逻鹘率领的突利部二万铁骑,当时侯承远与李琰负责辅佐马邑郡守抵御突厥的进攻,但马邑城中只有不到一万兵马,离马邑最近的大唐援军也要四天时间才能赶到,若死守肯定支撑不到援军到来。
郡守主张征召马邑的民众守城拒敌,侯承远认为此举作用有限,马邑城连年与突厥作战,青年壮丁大都已经被征召从军,剩下的多是些老弱妇孺,根本无法抵挡突厥的强弓劲弩。
李琰则认为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素有心结,颉利此次虽发兵五万攻打马邑,但惟独让突利部的二万铁骑作为前锋,后军与前锋之间毫无呼应,且行军间隔相差甚远,显然是想借机消耗突利的实力,如果突利部遇袭,颉利部定不会救援,只会坐收渔人之利。而突利为了保存实力,也定会拖延时间,不会全力攻城。遂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由马邑郡守亲率三千士兵守城,多插旌旗,虚张声势,侯承远则出城向贺逻鹘下战书挑战,拖延突厥攻城时间。
贺逻鹘年轻气盛,又自恃武艺高强,被侯承远言语相激,遂答应了他的挑战。贺逻鹘与侯承远棋逢对手,在马邑城下大战了两日,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李琰正好利用了这两日时间,带着两千精骑偷偷绕过突厥的大军,趁着夜色奇袭了突利牙帐,突利猝不及防,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而颉利果如李琰所料按兵不动,迫使贺逻鹘不得不紧急回师救援,但路经梁河谷时遭到李琰事先埋伏的五千兵士的伏袭,峡谷地形险要,不利骑兵行进,唐军则居高临下,滚石垒木、万箭齐发,突利的铁骑伤亡惨重。
经此一役,突利部元气大伤,在突厥各部族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颉利可汗见突利还未攻城就兵败梁河谷,若自己再攻城也讨不到什么便宜,况且大唐的援军已近,遂偃旗退往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