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官坡镇 > 第十七章 桑梓情怀1

第十七章 桑梓情怀1

做生意做的就是诚信俩字,王正天开门做生意也视诚信为生意安身立命之本。他的秤也从不缺斤少两,他也不屑做些坑蒙拐骗令人不耻之事,在整个官坡乡来说往往收的中药材跟食用菌比其它人收的价钱高出一点。他也深知老百姓日子苦,不好过,这些血汗钱有可能还是他们的救命钱。媳妇张雅惠平时招呼着门市,也有部分外乡镇的人从很远地方慕名而来,专门来到门市找她卖药材。她也给价略高于市场价,秤上也很公平公正。一般来卖东西的人在自家都会称下重量,做到心里有数才放心拿出去卖的。见差别不大,给的价高也爽快地卖了。说白了,你不卖放在家里都不能当饭吃,这年头还是换些真金白银抓在手里头,让人感觉踏实放心。

王正天本来还想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收些中药材和食用菌再回去。不过想到今天送十五爷上街,差点忘了另一件事。他今天是受媳妇张雅惠委托,来接一个朋友,这个人还是他媳妇家亲戚来着。抬了抬手腕看了下表,差不多都九点多钟了,还没见人过来。今天天气阴转多云,虽然入伏的温度高达36度左右,但在乡下也不怎么热。王正天把摩托车放在他丈母娘门市前,准备到街头去看看人到了没。

王正天的老丈人张建设,丈母娘苏兰月,都是云架山区的人。自从张雅惠生了孩子后,老两口就被王正天接过来照看外孙女。老两口两个儿子都在三门峡市里面工作,女儿远嫁外省,家里只留下老两口在家务农。王正天之所以接老丈人、丈母娘来帮他看孩子,也是有原因的。老两口离的远,子女不在身边,有个大病小病的没人照顾。主要原因还是在老两口身上,不是说儿子不管他们,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接他们去市里住个百八十天,这老两口自己呆不习惯。孙子都大了上学了,家里儿子儿媳们都上班,这老两口一天天闲得没事干,时间长了就着急了,非吵闹得回乡下去住。这边儿子们也没太好办法来挽留老两口,就想到妹妹张雅惠住的近,拜托她平常没事多回云架山娘家去照看下。

张雅惠当时怀了孕,也不方便经常跑去娘家,找来王正天一说这两口子就合计了这个事来,这张雅惠眼前一亮说,正天呀,可以让咱大咱妈过来帮咱带下娃呀。你想想反正他俩在家就种一两亩地,也没啥事干。

王正天笑着说这好注意,有人帮带娃了,咱两口子也可以放手好好做生意。不知道咱大咱妈愿意不愿意过来帮咱带娃?说到这他明显犯难了,看向媳妇张雅惠。

张雅惠白了他一眼嗔怒着说,咋了不敢张嘴说呀,看你那点出息。

王正天挺尴尬,心里想着这不是没底气嘛,自己只是一个女婿,没准老两口还真不给他面子。嘴上却哄着张雅惠说好媳妇,还是你这个做女儿讲合适些,咱大咱妈不是最疼你了吗?《备注:女婿这个词在卢氏方言里是个多义词,①可以做妻子对自己丈夫的称谓;②也可以做岳父母对女儿老公的称谓。前面章节有做过解释,为了不让读者混淆特别标以说明》

这话不假,这张建设、苏兰月确实疼自己小女儿,基本上从小到大那是有求必应。就连当初结婚也是由着女儿性子才嫁到石架村王正天家,按照老两口想法,女儿才貌双全只有市里那些干部子弟才配得上。当然这些都是结了婚以后张雅惠告诉他的,王正天当时也能感觉到老丈人、丈母娘不怎么待见他。现在他和张雅惠结了婚,老两口和他关系也才逐渐好转过来。

这边张雅惠把父母工作做通后,王正天就赶紧在官坡街上买了两间门面给他们投资做生意,代销点主要销售日常百货和副食烟酒类,外加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生意还挺红火。他丈人和丈母娘一边帮他打理生意一边帮他看娃,这样就解决了两老的经济收入问题,老两口乐得直夸王正天孝顺,胜过亲生儿子。

<b><font color=red>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font>

<a href=''http://pay.faloo.com/'' style=''color:r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arget=_blank>立即抢充</a></b>(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