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顺和与临风早早的便骑马赶回了京,去向皇帝复命。
当他们快马进城时,守城小兵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告知公主回来的行踪。
方宁海从侍卫处接到消息,急忙快步向前对着皇帝报信。
“陛下,大喜啊,公主回来了。”
皇帝十分兴奋的从龙椅站起来:“霞儿回来了,她到哪了?”
“侍卫传来消息,已经入了宫门,就快到大殿了。”
“好,传朕旨意,待顺和公主到殿外,便直接前来进谏。”
方宁海领旨:“奴才遵旨。”
说着便弓腰向外面传旨等候,皇帝也坐回龙椅。
满朝官员见此情景,心中各有各的盘算,都在思索着什么。
“传顺和公主,驸马进谏。”
皇帝坐直身体,带着笑意看向相携而来的顺和和临风。
“儿臣拜见父皇。”“臣沈临风拜见陛下。”
“快快免礼。”
临风、顺和起身,皇帝看着顺和明显消瘦的身形有些心疼,而现在的顺和也愈发像,他记忆中的那个人。
“父皇,儿臣幸不辱命,已经将各地灾情控制住了。”顺和骄傲的笑着,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皇帝也难得的有几分慈父的样子:“朕的女儿自然是格外优秀的。
此次霞儿你又立下大功,朕真是不知要赏赐什么,才能配的上你的功劳。”
“儿臣做的只是身为天朝公主的本分,不求什么赏赐。”
皇帝带着笑意的点头:“好,这才是我天朝公主的风范。
朕听闻你此次在灾区,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为我天朝除去蛀虫,朕甚是欣喜。
朕便赐你尚方宝剑,见此宝剑如见朕亲临,遇到贪官污吏可以先斩后奏。”
皇帝挥袖,一旁的方宁海便从殿后拿出一把宝剑。
“公主。”方宁海双手捧着,递到顺和眼前。
顺和接过剑来,金灿灿的宝剑,剑鞘刻着“尚方宝剑”四个大字,剑柄为一条金色龙雕之案,显得无比威严。
拔开宝剑,剑刃锋利无比当时真正的刃如秋霜。
顺和满脸笑意的谢恩:“谢父皇赏赐,此后贪官奸佞都逃不过儿臣之手。”
朝堂上的官员只觉得自己的后脖都凉了。
“怎么,诸位爱卿是对朕的旨意有何疑议不成?”皇帝威严的声音飘荡在大殿之上,带给诸臣无形压力。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诸臣跪地拜服。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朕一早便让人备下盛宴,今晚诸卿可莫要缺席。
霞儿,你刚回来也累了,便快些回宫休息吧。”
顺和看着一旁的临风,有些欲言又止,但还是跪下谢恩:“谢父皇体恤。”
“诸卿家若无事,便退朝吧。”
皇帝环顾四周,确定没有人有事禀报,甩袖离开。
“退朝。”随着太监尖锐的声音起,朝臣四处离散。
顺和看着临风满脸的担忧:“父皇他……”
临风微微一笑,抬手制止顺和再说下去:“陛下做事自有他的考量,为臣子者不可妄自议论。”
“嗯。”顺和微微点头,但心中还是有些为临风担忧。
“公主。”方宁海过来行礼:“陛下诏驸马前去回话。”
顺和有些警觉,笑着问方宁海道:“方公公,父皇可有说什么事?”
方宁海低着头,只回说:“陛下并未明说,只说驸马前去便知。”
“但是。”顺和还要说什么,被临风伸手拦下。
“陛下诏见,料想定是有要事,你也就别为难方公公了。”临风安抚的拍拍顺和的手,随后走到方宁海身前:“公公,我们快走吧,莫要让陛下等急了。”
方宁海侧身伸手:“驸马,请。”
临风跟着方宁海远去,顺和的心不知为何慌了起来。
“公主,太子殿下在东宫等您。”从顺和身边路过的宫女非常快速的说了句话,便离去。
顺和这才反应过来,今日早朝并没有见过太子,想到三皇子回京的事,她也顾不得担忧临风,快步离开去找太子。
另一边临风已经见到皇帝
皇帝坐在案前,临风跪在地上弓着身子,满室寂静,气氛有些压抑。
“沈临风,可知朕为何在朝堂上没有嘉赏于你,又为何要在朝后将你叫于此。”
静默良久,皇帝开口,带着上位者的威严。
临风低着头回道:“微臣愚钝,不知圣上之意。”
“不知?”皇帝冷哼一声:“呵,那你猜猜朕是何意?”
“圣上之意,微臣不敢揣摩。”
见临风识趣,皇帝语气好了点:“你倒是乖觉。
朕问你,朕的女儿如何?可有哪里配不上你?”
临风回禀:“公主花容月貌,金枝玉叶,是臣高攀,配不上她。”
“即如此,你又为何在新婚之夜羞辱她。”皇帝拍案而起。
临风跪在地上不敢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