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冰狩手札 > 囝仔人有耳無嘴? 余玉照 (原載於91.9.18.文教報說話藝術專欄第15版)

囝仔人有耳無嘴? 余玉照 (原載於91.9.18.文教報說話藝術專欄第15版)

囝仔人有耳無嘴?

余玉照

(原載於91.9.18.文教報說話藝術專欄第15版)

「囝仔人有耳無嘴?」這是什麼話?每個小孩明明都有一張嘴,為什麼偏要說他「無嘴」?

我要在此大聲說:「囝仔人有耳有嘴!」

我實在很困惑,為什麼「囝仔人有耳無嘴」這句台灣俗諺在今天這個講究溝通的時代裡,似乎仍舊相當流行?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可能聽到有為人父者厲聲對小孩叱喝道:「囝仔人懂什麼?你給我閉嘴!」

如果小孩還想說什麼,大人往往會繼續用權威口吻責駡小孩說:「叫你閉嘴沒聽到是不是?囝仔人只管聽話,不可以頂嘴!」

像這樣粗糙低劣的親子溝通情景,極可能跟這句莫名其妙的俗諺有關!

這句俗諺的確透露出相當嚴肅的訊息!如果它的本意是要督促囝仔人「多聽少說」,倒還可以理解;蘇格拉底曾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即欲使其多見聞而少說話。」大概意涵有相通之處。但是如果它意謂著囝仔人只有百分之百「聽話」的份兒,絶對不准「講話」或「頂嘴」,那麼,它就完全不合時宜了!它極可能已使許多家長誤以為讓囝仔人「只聽不說」是正確的作法,同時也極可能使囝仔人因長期缺乏適當的說話訓練,以致普遍不知道如何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

倘若今天仍有為人父母者還死抱著這句俗諺不放,他們就可能固執地沿用「權威式」的溝通方法來教導小孩「只可聽不准說」。久而久之,這種錯誤的親子相處模式將會衍生出許多棘手的問題─包括親子失和、同儕衝突、環境適應不良、甚至迷失自我等等。幾年前發生一個可悲的人倫悲劇,一個高中生用菜刀砍死老爸,便是肇因於那個兒子常被父親痛駡,由於始終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機會,結果忍無可忍,積恨太深,竟然犯下了弒父的滔天大罪。也許那位不幸的父親之所以會種下悲劇的禍根可能就在於他誤以為兒子「有耳無嘴」吧!因此,為了幫助青少年從小就能在家裡學習正常的人際溝通準則,我非常盼望所有父母都能採用「開明式」的溝通方法來教導小孩。

我曾目睹一些父母帶著小孩遇見長輩時,很熱心地教導小孩向長輩請安:「說伯伯(或爺爺、叔叔、奶奶、阿姨等)好!」有些小孩馬上跟著很親切地向長輩打招呼,但也有一些小孩很彆扭,不肯開口打招呼,站在一旁的父母很尷尬地再次催促小孩說話,可是小孩硬是緊閉著一張小嘴,滿臉木訥的無動於衷的表情。偶爾我也會碰到有些父母根本不教身旁的小孩向長輩打招呼,小孩臉上也擺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彷彿眼前的長輩完全不存在似的。每當我看到這種情景時,我就不禁為那些不肯或不懂打招呼的小孩感到遺憾,因為我認為人際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打招呼。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